2025年1月3日-5日,第五期大模型工作坊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五维空间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联合主办,参会学员既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解放日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业界资深记者、主编,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校的学界同仁。70余位学员将展开为期三天的大模型应用研讨学习活动,希望以此次工作坊为契机推进大模型在新闻传播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开幕式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主持,中国报业协会品牌推广部副主任耿嘉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三位嘉宾向到场学员表示欢迎,强调了大模型在学界前沿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在媒体变革中的推进性作用,鼓励学员在此次工作坊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推出一批精彩独到的大模型创意。
工作坊学习第一天,由张洪忠教授对基于大模型的新闻传播新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讲解,将工作坊的课程引入正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倩博士分享数字人的创作与应用,并结合实践操作帮助学员感受数字虚拟人的设计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茜副教授带领新闻传播学院带领本科生同学分享AI内容创作经验,让学员们看到了技术助力内容生产的多种可能性。商汤医疗市场负责人王丹宇从医疗领域的大模型建构出发,向学员们介绍了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研究员从具体的新闻策划案例出发,对垂类模型提升新闻策划案质量的方法和效果做了详解。智谱清言智能体负责人杜京照从功能和模型、智能体搭建、全能写手体验等方面对大模型进行介绍,在交流问答中加深学员对大模型的认识。
工作坊学习第二天,首先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郭艳民教授讲解AI音视频制作的流程与方法,指出AI生成视频的一致性难点与解决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吴炯分享了大模型智能媒体应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下午的讲座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朱毅诚副教授从数据新闻和大模型技术特征切入,结合实际案例数据逐步讲解了大模型辅助的数据新闻素材制作流程。
工作坊学习的第三天,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许小可教授详解带专家策略的大模型智能宣传。云阙智能创始人、董事长毛雷雷从具体案例出发,对内容传播中的多智能体协作应用进行了企业、个体、组织三方面的探讨。
最后的分组汇报中,各小组将工作坊学习内容与自身兴趣能力相结合,展示防灾科普、中医诊疗、文化旅游、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大模型应用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许小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倩博士对学员创意项目成果进行点评,肯定学员的实践成果,指出作品优化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在工作坊闭幕式上,中国报业协会品牌推广部副主任耿嘉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万安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倩博士先后对各组创意设计进行了点评指导,并为参学学员颁发结课证书。
在为期三天的大模型工作坊学习与实践中,学员们对大模型技术原理、应用路径及产品设计有了深层次认识与系统性掌握,产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大模型应用具体成果,为未来大模型在媒体、教育、商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打下了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