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知名网红甲亢哥在中国多座城市直播,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甲亢哥本名达伦·沃特金斯,因其直播过程中表情夸张、行为独特、精神亢奋,被中国网民打趣称为“甲亢哥”。这位05年出生的Z世代网红凭借“原始未加工”的个人叙事方式和无剪辑、无滤镜的直播呈现模式,吸引了近4000万粉丝,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舆论影响。甲亢哥在中国的直播行为本质上构成了一种跨文化传播实践,即借助媒体镜头将中国的现实状况传递给西方社会。其直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传播框架,为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开辟了全新的模式,并提供了多元视角和思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潜在挑战。
一、机遇层面
1. 突破西方媒体负面叙事框架,重构国际传播生态
甲亢哥中国行直播提供了一种“去伪存真”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效挑战了西方媒体惯用的负面叙事(即所谓“暗黑滤镜”),为重构国际传播生态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大量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切身感受这里的人文风貌与科技实力。甲亢哥通过实时记录中国各地如上海、重庆等城市的夜景、5G网络在高铁上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创新成果,以未经修饰的“原生态”视角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多维现实。这不仅有助于直接颠覆西方媒体长期营造的“中国落后、封闭”的刻板印象,而且为国际传播领域注入了更多基于实证的客观正面信息。例如,其在长沙与知名艺人大张伟的互动,既体现了中国民众的热情包容,也成为了对西方负面叙事策略的有力反驳。
2. 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叙事”转变:展现城市烟火气息和民众松弛感
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呈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的微观叙事,与官方主导的宏大叙事形成鲜明对比。在成都,甲亢哥通过品盖碗茶、画熊猫妆、体验采耳、与粉丝击掌互动、即兴表演后空翻等行为,直观展现了城市烟火气息及市民的生活松弛感。这种以个人亲身体验为主的微观叙事,不仅突破了传统宏大叙事所固有的中心化信息传递模式,还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之间的软性对话,有效削弱了西方媒体叙事偏见。要高度重视中外人文交流,始终站在弘扬中华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战略高度上,创造性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综合运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提高中外人文交流的精度和效度,推进以个人视角为主的民间叙事,为全球民众交流互动提供强大推动力,为促进世界各国民众彼此了解彼此尊重、推动中华文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走向世界奠定重要基础。
3. 推动“自塑”向“他塑”转型:创新国际传播视角与双向信息互动
甲亢哥的中国之旅打破了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颠覆了西方媒体长期经营的中国负面形象,让世界各国民众重塑对中国的认知和评价,推动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形象国际传播从“自塑”到“他塑”的战略转型。“自塑”是一种重要的形象建构模式,强调“自己输出—对方接受”的单向逻辑。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模式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甲亢哥出彩出圈的中国行直播,对于我们而言是不折不扣的“他塑”行为,即通过外国人叙事行为,加强中国形象塑造及传播。
甲亢哥在世界各地的粉丝通过他的直播,以第一视角沉浸体验了中国的多座城市,对之前西方媒体刻画的中国负面形象进行了基于真实体验的认知修正,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魅力成为具象化的认知符号,在外国受众心智中形成更多关于中国的全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基于“外国人输出—舆论场互动”的双向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式传播模式,跨越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认知鸿沟,为全球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新范式。相比“自塑”,“他塑”具有显著优势,如第三方视角的客观性、文化中介的亲和力以及跨圈层传播的渗透性等。要树立“他塑”思维,主动邀请外国网红和全球意见领袖来华,分别聚焦生活化叙事和学术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以此突破文化折扣和意识形态壁垒,构建更有魅力、更具影响力的中国形象。
二、挑战层面
1. 直播内容商业化与剧本化倾向的风险
尽管甲亢哥直播以其自然真实的表现受到关注,但在部分城市的直播存在过度商业化和剧本化倾向的风险,可能引发网民质疑及外部力量的舆论反击,最终损害中国形象。以长沙直播为例,部分媒体评价,甲亢哥在长沙的直播流程僵化、剧本成分高、广告植入过多、传统文化植入过硬,本应是轻松愉快的文化交流活动,却因过度商业化剧本化的操作变得生硬不自然。甲亢哥在中国第一次直播后,西方媒体就曾质疑其“收受中国资金”,是中国花钱请过来的“宣传工具”,尽管这一观点被甲亢哥团队直接否认,但仍需警惕此类污名化标签的存在,防止外部势力借机开展舆论反扑。试想,本就有偏见的外国网民在看到甲亢哥长沙直播后会怎么看待中国、评价中国。
新媒体时代,我们要鼓励更多外国网红来华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记录真实的中国,但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做好客观叙事和商业叙事的平衡工作,不要让这些外国网红的镜头沦为作秀、博取流量、商业表演的工具。首先,主办方要减少直播过程中的商业干预和剧本介入,尽可能让外国网红保持自然状态、保留即兴特色,即便有广告、有剧本,也要避免过于生硬地植入。这方面,可参考甲亢哥在重庆、成都直播时自然融入市井生活的状态。其次,主办方要引入普通民众参与机制,用“民间叙事”对冲商业化和剧本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多关注直播过程中的实时弹幕,根据弹幕中民众的意见,动态调整直播内容。例如,若观众对某品牌植入反感,可即时切换场景或减少该品牌出现。另外,还要主动邀请民众参与直播现场互动,让直播尽量保持自然真实的状态,以此稀释商业和剧本浓度。
2. 跨文化交际中潜在的行为失当引发文化冲突
尽管甲亢哥及其粉丝目前没有出现不妥言行,但未来仍存在被外部敌对势力利用、引发跨文化矛盾、损害中国形象的风险。为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应对潜在的风险隐患。首先,主办方要主动要求直播避开易引发争议的地点(如宗教场所、政治地标等),优先选择文化包容性强的场景(如科技园区、市集、自然景区等)。其次,主办方要聘请熟悉国际传播内在机理的本土文化顾问全程陪同,实时为外国网红及其团队预判潜在风险隐患。例如,在回民街直播时,文化顾问要提前解释饮食禁忌,避免因食物问题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最后,还要在网络平台中设置负面舆情监管机制。直播中的弹幕区是引导舆论走向的重要高地,要通过智能化程序第一时间监测到潜在的负面舆情,并转由专业人员及时在弹幕区主动解释争议言行、化解误会,避免冲突矛盾被进一步发酵放大。例如,甲亢哥和中国粉丝一同演唱“争议”歌曲《阳光彩虹小白马》,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在弹幕区解释歌曲中因谐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的那句歌词,及时避免弹幕中有人带节奏,防止甲亢哥和中国粉丝的唱歌行为被恶意曲解为“歧视黑人”。
3. 外部投机性传播行为的诱导风险
由于甲亢哥直播取得的成功及其全球影响力,可能会引发部分外国网红披着“爱中国”外衣进入中国市场,其真实目的仅为博取流量和经济利益。这种倾向性的投机行为不仅与真实文化交流相悖,而且可能进一步扭曲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防范外国网红的功利化行为及其潜在风险,确保流量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正向传播力。首先,要开发“内容真实性评估模型”,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视频中网红的情绪夸张度、“爱中国”题材内容的发布密度、历史行为一致性等指标,基于算法调整流量分配机制,对口号式赞美但缺乏实质内容的视频降低推荐权重。其次,要发动广大网民对存在较大嫌疑的外国网红进行调查监督,揭示他们言行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投机行为,肃清舆论环境。此外,还要举办“老外讲中国故事”这类比赛,筛选出真正热爱中国、愿意主动投身中国形象国际传播事业的外国网红。
总之,甲亢哥中国行直播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不少潜在风险。学界应当理性、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将其成功经验提炼为具有推广价值的成熟模式,并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应对策略。未来,通过持续深入的跨文化研究及国际传播实践,必将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认知的转变:从偏见走向深度认同,并进一步促进中华文明以更加生动且具有影响力的方式走向世界。
作者:尹铂淳(长沙学院副教授、湖南省记协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城市形象数字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