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雅典民主论坛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希腊雅典举行,论坛主题为“坚守与更新”(Resilience and Renewal)。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周弘,在“风云变幻:危机模式下的地缘政治”环节线上发言并参与小组讨论。快来和小i一起回顾周弘老师的精彩发言吧~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际学部主任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
本文约3154字,读完约8分钟
女士们,先生们,我有几点简短的发言。首先,世界确实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变化时期。然而,如果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合作,抓住机遇,建立和应对共同的威胁,并为未来的突发事件做好准备,那么这些变化就可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其次,世界不应该根据意识形态而与他们割裂。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在建设现代中国的理想中长大,“德先生”代表民主,“赛先生”代表科学。这些是大约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辈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一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也是前几代人和后世代的追求。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我们的目标。
不同国家的民主制度结构不同。这是我的第三点。欧盟人民的授权方式与美国明显不同,与中国也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国,我们加大了对决策全过程的审议投入,更关心老百姓对决策的意见。投票和行使普选权是让人民的声音得到更好代表的程序和措施,而不是 “做就走”。我们的民主是由人民的满意来评价的。正如驻美大使青刚所总结的那样:“中国的民主模式的特点是'从民中出发,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服务'。
第四点,我们知道其他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建构理由,但我们不把这些差异作为冲突或对抗的理由或理由。现代历史告诉我们,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共存、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取的。
我还看到我们不同的治理方式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从之前的演讲中,我可以看出欧盟面临的许多治理问题在中国是相似的。我们正在处理日常问题,例如如何最好地为人们服务、照顾老年人、帮助年轻人和弱者、建立一个更繁荣、更平等的社会,让人们享受幸福和自信。任何人都不应被排除在发展、进步和美好生活的趋势之外。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国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以改善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治理。这些改革的衡量标准之一是重要决策与公众的距离以及广大群众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政策。
第六,回到“我们和他们”的问题。我认为,不应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治理、不同的国家内务之间划定界限,而应该把追求进步和共同利益的人与坚持逆历史潮流、坚持孤立、对冲零和博弈等的人分开。
最后,我认为民主论坛今天组织的交流很有价值和建设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