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带来的提案都和传播相关。希望通过新兴传播手段,探索助力高质量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中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王众一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
王众一表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已34年,切实感受到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为国际传播带来了新气象。王众一认为,国际传播工作应设置议题,积极作为。不仅要有论坛等智库交流层面的理性思考,更要有基于广义文化传播的、有温度有色彩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讲述。
“近年来新媒体兴起,包括AI主播、平台直播、短视频等新传播手段,都是运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视频形态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快速渠道。”王众一表示,新兴的传播方式异军突起,影响面广,且较易辐射国外。对这类平台加以重视引导,国际传播工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众一说,130年前,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人类首次记录下活动影像,从此电影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再看现在,三四分钟的短视频仿佛又让人们回到了从前,但给人的视觉效果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如今,各类视频影响力不容小觑。人工智能的介入,更使微短视频呈现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对微短剧产生了兴趣。最近的竖屏微短剧更适合人们的手机阅读习惯,受到年轻人追捧,也为讲述贴近大众生活的故事提供了新的平台。”
“我经常刷抖音,一些优秀微短剧让我耳目一新,同样也以优质的素材打动了中外网民。”王众一预测,微短剧5年内会大热,5年后则会有新的传播形式出现,这些都值得新闻工作者关注并引导其发展。“网络微短剧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制作方要摈弃博眼球、赚流量的心态,用反映中国现实问题、有温度和辐射力的作品和题材讲好中国故事。短剧行业精品化发展,也需要有成熟专业的人才,要吸引名导演、名编剧、专业影视公司加入,比如周星驰等就和抖音一起做精品短剧,就是值得鼓励的尝试。未来,人才的培养、短剧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政策引导。”(海外网 王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