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应邀为暨南大学第十七期传媒讲习班带来《新形势、新课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荣主持。
本次讲座聚焦我国国际传播建设情况与发展,程曼丽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进程,并介绍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同时也对新形势下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程曼丽从世界两大格局交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利益上的一致性与美国对全球涉华舆论影响的长期性三个因素探讨目前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程曼丽认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素养。
程曼丽指出,当前国际传播的主体超越了传统媒体和传统认知的范畴,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针对这一态势,我国需要在重点建设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形成顶层设计之下各部分的协同联动。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话语权,除了硬实力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的文化能否作为独特的存在而受到世人的尊敬。
目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已经由一元变为多元,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以及传播素质的提升极为重要,而传播素质的提升具体体现在“说”与“做”两个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