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读懂中国是我国国际传播宏大丰富的核心主题、生动传神的高度概括。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用融通中外的图书作品,通过润物无声的阅读,帮助世界更好“读懂”,是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的重大历史使命。要肩负使命、打造典范、守正创新、树立品牌、服务大局,有效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的出版传播矩阵,加强中外交流和对外国情传播,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全球传播力影响力的“读懂中国”国际传播融合品牌。
【关键词】读懂中国 重大主题 对外出版 翻译出版 国际传播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接见“读懂中国” 国际会议外方嘉宾重要讲话、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视频致辞和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开幕的贺信精神,更好利用会议成果、资源和影响开展对外思想宣介、国情传播,在中宣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以下简称“国创会”)、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外文局”)共同策划,外文出版社(以下简称“外文社”)具体组织编辑、翻译出版的“读懂中国”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项目从2016年开始启动实施至今。
8年来,在“读懂中国”精神和事业的感召下,丛书汇各方之力,已出版两辑41种100多本作品,用中、英、德、西、阿、日、韩等多语种持续向世界介绍中国,国际版权输出和海外落地范围持续扩大,受到海内外各界广泛好评,为帮助全球读者和国际社会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新时代提供了权威、及时、生动的国情读本,开启了一扇丰富多彩的视窗,成为加强中外交流和对外国情传播的有效桥梁载体。
一、读懂中国:新时代对外出版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 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提出的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关切,被鲜明地印在丛书的扉页之上。
读懂中国,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的时代命题,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显学。今日之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到哪里去”的切身关注与日俱增,各种猜测疑虑、误解偏见甚至敌视攻讦也不乏其声。只有读懂,才能和平共处;只有读懂,才能合作共赢;只有读懂,才能互鉴交融。
读懂中国,是我国国际传播宏大丰富的核心主题、生动传神的高度概括。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用融通中外的图书作品,通过润物无声的阅读,帮助世界更好“读懂”,是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前身是2013年首次举办的“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由国创会与被称为“影子G20”的国际著名智库21世纪理事会(博古睿研究院)共同创办,后以首届主题“读懂中国”来命名。2020年经中央批准会议机制化,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会址永久落户广州。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读懂中国” 国际会议,他指出:“我们建立‘读懂中国’这样一个平台,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我们相互之间交流的桥梁和平台”,“读懂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要把中国故事说好、讲清楚”。
在中央的关心下,“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理解信任搭桥传声、聚力汇智,通过国际论坛、智库交流等形式,向国际社会宣介阐述中国党和国家重大立场、政策和主张,受到中外各界的广泛重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外国政要、知名学者成为“读懂中国”事业的坚定同路人,一批国际组织、国内外高端智库、知名企业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三)以书为媒,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
作为国际传播国家队、对外出版主阵地,从“用外文说明中国”,到“让世界读懂中国”,外文局、外文社始终传承不改、使命如初。
70 多年来,外文社用近50 个语种编译出版了数亿册图书,发行到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中国的上下古今、方方面面,在各国读者中长期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外文出版社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为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时任中宣部领导同志关于深化“读懂中国” 国际会议成果宣传的批示,经中宣部批准立项,由国创会委托外文局实施,外文社作为具体编辑、翻译出版单位,共同承担“读懂中国”丛书这项重大出版工程。中宣部有关领导高度重视,亲自主持召开了联席会议部署安排,建立了联系协调工作机制。
二、打造典范:丛书的组织实施和编辑出版
(一)高规格的丛书编委会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丛书启动伊始就成立了领域广泛、权威性强、高规格的编委会,由国创会会长(现已荣任创始会长)郑必坚担任主任,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各方面专家李君如、徐伟新、邬书林等参加编委会工作。外文局三任局长周明伟、张福海、杜占元先后参与编委会领导。
(二)明确的编辑方针
丛书整体的策划思路和确定的基本编辑方针是:围绕“读懂中国”这一宏大时代命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挑选一批广受国际关切的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课题研究,全方位、多维度解读处在深刻历史变革和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新时代中国,通俗易懂地向各国读者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国际社会解答好“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这个根本性历史命题,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说透讲清楚,生动地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和世界友好相处的故事,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和其背后的思想、精神力量,以对外出版为载体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
(三)有效的工作和沟通机制
丛书的编辑出版涉及国创会、外文局及外文社等多家机构,且中外作者群体人数多、层次高、专业领域广泛,跨系统多方编创的合作头绪多、沟通多、协调多,必须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加以保障。
联合编辑工作机制。丛书主要由国创会负责遴选作者,在外文局及外文社的建议下,重点考虑国际传播需要和海外受众关注来策划每部作品的主题。由外文社负责丛书的编辑、翻译和出版发行,合作开展国内外宣传推广。为此,双方各自成立了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团队,并根据编委会要求,共同组建项目编辑部,作为项目日常工作团队。在编委会的指导下,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工作会议,沟通协调项目进展。
丛书作者会机制。通过召开丛书作者会,了解把握工作进度,开展充分的编创沟通,做好作者与编辑、翻译等出版工作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确保丛书如期、高质量出版。
(四)精益求精的编辑工作
外文局及外文社高度重视丛书编辑出版工作。外文局分管领导亲自主抓,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具体指导丛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外文社专门从全社抽调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丛书编译团队,将精品意识贯穿项目每个环节,确保每本书作为一个独立的精品项目加以打造维护,始终做到每个选题、每本书都有专门的编辑、翻译、推广人员与作者一一对应联系,负责解答、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统一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的编辑工作参考国际出版物标准,制订了严谨详细的《丛书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并发放到每一位作者和编辑、翻译人员手中。不但明确了读者定位、字数要求,并且详细到对标题、序言、导读、注释、引文、图表、附录等都作了具体要求,确保丛书整体风格上的鲜明一致。
丛书书稿的把关审订。丛书专门成立了书稿审定组,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担任负责人,参加审定工作的还有郑必坚、李君如、徐伟新、陆彩荣、吕本富等各方面各领域领导、专家。
(五)出版成果丰硕
在整个编创集体的共同努力下,丛书第一辑中、英、日文版20部40种图书于2018年出版,第二辑于2019年启动并推出20多个选题40余部中英文作品。第三辑出版工作也已于2023年底正式启动。
三、守正创新:丛书的主要特点和有益经验
总结8年来的工作,丛书在主题把握、议题设置、读者定位、叙事模式、形式内容上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坚持,体现了新时代重大主题对外出版的特色创新。
(一)最鲜明的主题特色:读懂中国共产党
读懂中国的关键是读懂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视频致辞中再次强调:“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8年来,在丛书策划编辑工作中,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将对外宣介党的理论体系和执政方略,塑造展示传播党的形象,讲好党的故事作为丛书的重要任务和主题,紧紧围绕“读懂中国共产党”开展策划、编辑及对外宣介工作。
通过丛书的出版,郑必坚、李君如、徐伟新、陈晋等一批党内重要理论专家和他们的思想观点面向国际社会集中推出。这些理论名家以“思想家搞外宣”的大手笔、“大家写小书”的大境界,力求深入浅出讲理论、鲜明生动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实践、历史以及精神力量等不同维度,帮助海内外读者尤其是外国普通读者受众理解读懂我们党执政的历史选择和文化根基,收到了很好的海外影响和效果。
(二)立足战略高度,广泛设置议题
丛书的选题切入点具有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丛书重点聚焦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决策、重要实践、重大成就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等,集中推出多部作品,进行专门权威的解读阐释,系统展现出大国战略的清晰脉络。
丛书还根据海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科技和生态文明等广泛丰富主题的研究撰写和说理叙事,力求达到全景式、全方位、多维度,向海内外读者和国际社会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三)阵容鼎盛的杰出作者群体
8 年来,丛书紧紧围绕“读懂中国”的宗旨和主题,汇聚和团结起郑必坚等一批当代中国各领域公认的具有杰出影响力的领导者、理论家和专家学者,以及福田康夫、河野洋平等外国政要和国际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编写,每位作者在各自的专门领域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理论建树和重要贡献。
这其中,有中共党史理论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有中国科技、宗教、农业农村、扶贫、能源、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各领域曾经的政策制定者、关键参与者,有顶尖科学家和院士、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军人物、网络经济和信息安全专家、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权威、政治学和法学著名学者等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解读者、讲述者,有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代表,还有海外著名学者、记者和中国问题专家等。
这样的作者阵容层次之高、领域之广、规模之大,在外文社、外文局乃至对外出版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杰出作者以“帮助世界读懂中国”为己任,倾情投入丛书的编写、推广工作,确保了丛书的思想高度和文化高度,也极大丰富提升了对外出版的高端作者资源。
(四)国际视野,国际化运作
丛书的整体定位,从一开始就是打造一套具有国际视野、面向国内外普通读者尤其是海外读者的通俗性理论读物、知识性国情解读图书。
为了更好满足这一定位,首先,从内容上,丛书关注的主题均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重要关切及热点话题,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创作;从风格上,丛书追求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宏大叙事与细腻笔触相结合的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立足讲故事,把深刻的道理阐释好,力求思想灵动、故事鲜活,让人想看、爱看,看得懂、看得明白,娓娓道来地向世界分享中国智慧和方案,使关心中国的人获得新知,怀疑中国的人逐步释惑。
为更好地进行国际化运作,丛书成立了海外编委会,邀请外方专家进入编委会,参与选题策划和出版计划,推荐国际著名机构合作,进而推动丛书在海外出版发行。
丛书非常重视从外部视角观察、解读中国,如专门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作品纳入其中,外文局杜占元局长曾为此与福田前首相数次通信,商讨授权翻译出版的具体事宜。这本《福田康夫看中国:东方智慧与世界和平》(中、英文版)以福田康夫多年来关于中日关系、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求索与未来等主题文章为主要内容,以一位亲切老朋友的立场与笔调,诚恳讲述福田康夫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关系、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以及对世界和平的信念和展望。
四、品牌传播:丛书的全球推广和海内外影响
8年来,丛书通过国际合作出版、版权输出以多语种在海外发行,在各种国际书展、国际活动上不间断举办形式多样的图书推广活动,受到海外读者和国际出版界的关注和认可。
(一)遍及全球的丛书推广
2018年4月,丛书在伦敦国际书展举办了首发揭幕式和赠书活动;6月,在美国纽约书展上举办了国际推介活动;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进行了重点展示,连同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推介活动,实现一年之内在四大国际书展的全面首发。近年来,丛书一直作为外文局、外文社的重点图书,不断地在各种海外书展、海外书店亮相,收获热烈反响,国际出版界对丛书也越来越关注和认可。
(二)积极推动版权输出与海外落地出版
丛书出版以来,外文社已分别与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阿尔巴尼亚、斯里兰卡、印度、新加坡、波兰、尼泊尔、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知名出版社签订国际合作出版意向书,在这些国家翻译出版丛书中全部或部分作品,满足当地读者对中国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在2023年的英国伦敦国际书展上,丛书第二辑中的《礼在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开放中国》等重要作品完成国际出版合作签约,将通过土耳其、黎巴嫩等国知名出版机构在当地出版。在2024 年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集中展示了丛书部分阿文版作品,并由外文社、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阿联酋指南针出版社共同签订协议,推动“读懂中国”丛书在阿拉伯地区合作翻译出版、落地发行。
此外,为扩大丛书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在外文局与紫荆文化集团的推动下,由联合出版集团、香港三联书店与外文社合作推出中文繁体精品系列,也将于年内首发。
(三)海外各界高度评价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评价:“读懂中国”丛书总是带有深刻而有见地的讨论,对世界了解中国无疑是有益的。”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尤素夫· 瓦南迪说:“我读了‘读懂中国’并被其中富有深度的观点和知识所折服。因此,我把它视为在理解中国问题上的百科全书和学习伙伴。”布什中美关系基金会主席尼尔· 布什认为丛书中的《中流击水: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之命运》一书对中国发展道路解读精辟,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非常有价值。多位美国前总统、前国防部长、前国务卿及美国知名学者等通过布什基金会获赠该书。英国著名学者、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原高级研究员马丁· 雅克对《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不读懂中国文明,就不能理解中国独特的架构关系;不读懂中国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回答了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四)带动开展广泛的国际传播合作
8年来,外文局与国创会围绕“读懂中国”的共同使命,延伸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外出版、国际传播合作。
2018年4月,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多语种图书首发式的配套宣介活动,由外文局、国创会和21世纪理事会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伦敦举行。西班牙前首相费利佩· 冈萨雷斯、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 蒙蒂、芬兰前总理马蒂· 万哈宁等外国政要出席活动。
2021年12月,外文局与国创会在广州完成“读懂中国”国际传播合作签约,全面提升合作水平,致力于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外文局的国际传播品牌“解读中国”工作室与国创会联合发起的“读懂中国”主题TED演讲系列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和文艺、体育等各界知名人士作为演讲嘉宾,如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马布里(Stephon Marbury),两届奥斯卡奖得主、英国知名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等通过TED 演讲分享他们眼中的中国故事,帮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此外,“读懂广州”日本东京推介会等活动也都产生较大对外影响。
五、服务大局:丛书的出版意义和核心价值
(一)聚焦使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传播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的全球传播,是中央赋予外文局、外文社的首要任务和重大使命。8年来,丛书的成功打造,有效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的出版传播矩阵。丛书这种理论解读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立足讲好故事的风格,对海外读者愿意和易于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很有帮助的。通过丛书的合作,一批理论名家、大家成为我们的核心作者资源,与我们共同完成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时代重任。
(二)丰富多彩,体现重大主题对外出版和国情出版的重要创新
在“丰富多彩”中读懂中国,读懂“丰富多彩”的中国。作为一套以对外为主的国情主题丛书,它基本涵盖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力求呈现给世界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
在体裁和形式上,丛书除了推出名家大家的思想理论作品,也有像《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这样专业权威的科技史学术专著,还有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我亲历的改革故事》这样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名人回忆录,甚至还收入了像《中国人的思路》这样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化随笔和散文集,打破了长期以来简单“国情读本”的固定编辑思维和体裁形式局限,真正尝试从不同维度去帮助“读懂”,在整体风格上突出展现了多样多元多彩的泱泱大国风范、文明大国气派,使丛书具有了超越传统意义对外国情出版的丰富内涵和人文价值。
(三)紧贴时代,把握服务国家重大宣介节点
“读懂中国”既是一项长期事业,又始终紧随时代脉动,始终围绕着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不断调整变化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及时跟进设置新的国际传播议题,及时服务新的对外宣介需要,这也是对丛书出版的认识定位和工作要求。
8 年来,从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到庆祝建党百年,再到党的二十大开启新征程、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丛书出版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阶段性中心工作和重大历史节点,紧密结合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紧密结合党情国情时情世情,在国际传播主题议题和中国故事精彩题材上不断挖掘丰富,及时推出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等多部兼具时代热度、思想深度的精品力作,体现了对外出版的主题性、时效性。
(四)多元合作,致力打造国际传播融合品牌
未来,在国际传播战略合作的框架下,外文局及外文社将与国创会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合作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共同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智库型国际传播机构,联合推出国际传播文化品牌和国际交流活动品牌,积极拓展对外渠道和平台,在高端外宣服务、对外出版发行、媒体国际传播、中外人文交流、外宣研究咨询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全球传播力影响力的“读懂中国”国际传播融合品牌。
(外文出版社文芳、曾惠杰、蔡莉莉等对本文均有贡献。)
本文作者陆彩荣系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胡开敏系外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恒志系外文出版社对外出版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