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模式培育文旅新生态

【资讯】时间:2025-03-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引资“走进地市”系列活动梅州专场对接会上,汕尾灶物轻文旅圈项目以“轻资产+年轻化+在地文化”的模式,获得专家团高度认可。该项目通过重构传统美食文化与潮流消费场景,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汕尾样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省汕尾市港澳船务有限公司所属的汕尾港,不仅是通往香港的海上交通点,还曾是市政府的临时办公地。后来,这条海上航线被关闭,汕尾市港澳船务有限公司退出历史舞台,该公司所在地和附近码头也闲置了。自2024年2月起,这块闲置地被回乡创业的朱本善及其团队改造成灶物轻文旅圈,以“轻资产+年轻化+在地文化”的模式重构传统美食文化与潮流消费场景,培育文旅新生态。

据朱本善介绍,之所以会选择这里,是看到了汕尾正处于城市能级跃升窗口期,希望激活汕尾“滨海景观+历史码头+市政遗址”城市稀缺资源组合,形成不可复制的区位要素包。该项目秉持着尊重年轻人审美和保留历史韵味的理念,在进行空间激活的同时实现文化解码,将其打造为城市记忆展陈空间和沉浸式体验区。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在文旅体验中非常注重氛围感。其实,营造氛围感并不需要奢华或复杂的手段,关键在于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朱本善说,比如榕树舞台仅用了6元/米的灯带、一盏光束灯、四盏染色灯,以及100多句古诗词制成的灯牌,加上本土年轻歌手的演唱,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台下只有600多张椅子,但周末观众能有一两千人。项目还打造了一个火车街区,打造了小火车绕着大火车行驶的独特场景,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

这一项目通过首年免租金和税收返还政策,从1000多个品牌中筛选了32家本土小吃品牌(含4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及4家潮玩手作商家,目前共有超过40家本土和外地文旅品牌入驻。每周会开展主题市集,深度融合美食小吃、非遗手作、流行音乐、汉服“打卡”四大业态,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通过营造年轻化场景,该项目的营收已经足以覆盖日常运营成本。

焦浪精酿啤酒店主谢辣辣说,灶物项目解决了景区淡旺季人流落差的问题,针对老码头的历史挖掘出更多文旅属性,加上自主线上IP流量的定向宣传,让品牌落地有更多保障。山川民谣小酒馆与灶物运营团队接洽了一个月后,决定落户在灶物码头,负责人施夏婷说,民谣的烟火气跟老码头的沧桑感非常契合,百年大榕树让人眼前一亮,而且不收固定租金,改成营业额分成的合作模式对音乐团队很有利。“现在我们可以安心创作,把云南的山歌小调和现代民谣玩出更多花样。”施夏婷说。火车里的小吃摊老板陈伟思是土生土长的汕尾人,见证了旧码头蝶变为烟火街区的历程,如今,他在这里有3间门店。

在一期成功的基础上,灶物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二期的码头商业广场项目和三期的游艇会。其中二期项目的招商率已超过八成,预计于今年5月正式开放。“现在的灶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载体,还是全天开放的综合性文旅项目。”朱本善说,接下来,该项目将加大在演出方面的投入,升级舞台设施,营造更具氛围感的演出场景,培养更多优秀歌手,丰富表演形式,增强与游客的互动。

灶物是一个轻资产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群共建”架构,以集装箱快闪店、露天市集等轻量化载体快速落地。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谢斯滢表示,灶物项目以文化IP运营为核心,通过“场景微改造+业态轻植入+流量快引爆”的三维驱动,正在催生新型文旅经济范式。汕尾正在启动“灶物+”品牌战略,以金町湾沙滩派对项目为起点,通过管理IP输出、模式标准制定、数字平台共享三大路径,推动文化场景算法向大湾区海岸线复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