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更多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宋全成教授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宋全成教授与其硕士研究生熊方洲共同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外国人及港澳台居民在中国内地(大陆)状况变动研究——基于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人口社会学比较分析》的论文。文章认为,2010—2020年,在中国内地(大陆)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居民在自然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章印教授在《周易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章印教授在《周易研究》202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神”之生存史本义考释》的高质量论文。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神”概念的主要含义并不是人格神。在西方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影响下,“神”的生存史本义被掩盖了。运用生存论字源学方法考释“神”字及其构成要素的生存史本义,可以得出以下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子海》整理与研究”团队成员安乐哲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6月18日,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表彰12个国家的15位获奖者。山东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海》整理与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子海”项目)外籍专家安乐哲(Roger Thomas Ames)入选。安乐哲,美国夏威夷大学原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创立中西方思想文化结构性比较阐释方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尚信教授在《中国哲学史》上发表学术论文近日,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尚信教授在《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海昏简<易占>方位数及其意蕴补考》的高质量论文。文章认为,海昏简井卦与咸卦简片重叠,以至于两卦的方位数字、干支等信息混为一条。“饺”前方位数的排列依照十二月吉时与四维方向的十六时位,形成四个循环。后面的方位数遵循八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王元超在《社会学评论》上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王元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朱斌共同在《社会学评论》202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阶层天花板”与“阶层地板”:收入分配中的家庭“长影效应”》的高质量论文。文章认为,代际流动研究往往以大类阶层框架为基础分析阶层间的流动模式与机制,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赵法生教授在《世界宗教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赵法生教授在《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孔子的哲学突破与三代宗教》的高质量论文。文章认为,孔子是中华哲学突破的主要代表,但他并非凭空开创了儒家的人文主义,而是在三代宗教尤其是殷周宗教的基础上,开启了其哲学突破的思想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周伦理宗教固然发挥了主导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