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暨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
举办时间:2024年9月6日-9月15日
主办方: 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山东省体育局、市政府
方式: 线下
地点: 青岛
二、背景目标
青岛作为著名滨海与奥运城市,顺应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海洋体育运动赛事。自2009年起,国际帆船周·海洋节已稳健航行至第十六载。国际帆船周·海洋节以海洋体育为媒,搭建海洋体育国际交流平台,擦亮 “帆船之都” 品牌,也为体育消费、文旅、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
三、创意洞察
1. 举办人文体验活动,丰富体育赛事人文色彩:大会期间,组委会邀请中外嘉宾参观青啤博物馆、大鲍岛、广兴里等历史文化街区,并安排了《寻梦沧海》观演、浮山湾沿海一线巡游等活动,让嘉宾们深刻感受青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情碰撞。同时通过开展阳光少年帆船公益课堂、网红地图、主题餐厅等方式,立体化传播时尚航海文化。
2. 优化基础设施,拓宽媒体渠道:大会按照国际排联和亚藤联要求,新建设4片沙滩排球及沙滩藤球场地,并配置LED全彩大屏及灯光舞美效果。同时,大会首次与央视合作,对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四、亮点展示
1. 高规格赛事组织,多元化赛程设计:此次海洋体育大会系列赛事活动吸引30余个国家、地区,国内22个省市的约2000名运动员来青参赛。与往届单设一个帆船赛事核心板块不同,今年围绕海洋体育主题,设置帆船赛事、海洋体育、沙滩时尚体育三个赛事板块14项体育赛事,并增设海洋体育赛事板块,首次引进举办中国摩托艇公开赛、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全国海岸赛艇沙滩冲刺邀请赛、中国海洋皮划艇公开赛、中国动力冲浪板公开赛等5项全国级赛事。首创青岛-东盟OP帆船邀请赛,邀请东盟国家青少年OP运动员参加,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提供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
2. 赛事之外,开展中外友好交流:大会期间,与世界帆船联合会及亚洲、非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等国际、洲际帆船组织进行经验交流,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空间;与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德国基尔、法国布雷斯特、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奥运城市、组织间的多边交流,学习借鉴奥运遗产利用、城市品牌建设的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持续擦亮青岛“帆船之都”城市品牌。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 线上线下结合推广:央视将对部分比赛进行现场直播,线上各大媒体平台将进行垂直宣传,线下将在一千多家体彩店内设立宣传购票点。本次赛事特邀了来自西班牙的奥运会官方沙滩排球啦啦队为赛事添彩。
3. 推出大量文旅活动,包括“海上巡游”嘉年华、“杨帆必胜”夏日航海等活动,提升了群众体验感和参与感,也进一步提升了青岛体育影响力,积极推动青岛乃至国际海洋体育事业的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体育发展带。
六、传播效果
1. 本次赛事规模、影响力均创青岛历史之最,向世界展现了“帆船之都”的独特魅力,为促进世界海洋体育交流合作贡献了青岛力量。
2. 经济与文化双向发展,赛事带动青岛旅游收入增长。2021年,青岛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突破700亿元,其中,帆船竞赛表演业、培训业、制造业以及海洋休闲、旅游推广等产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青岛帆船周·海洋节连续举办了16届,每年吸引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支队伍参赛,拉动赛事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消费过亿元。
七、案例启示
青岛海洋体育大会通过将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相结合,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国际认知度。青岛海洋体育大会成为中国体育赛事文化传播的典范案例,成功实现了体育、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际赛事筹办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中国海洋皮划艇公开赛填补了国内赛事领域的空白,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青岛站)被正式列入奥运会积分赛,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则作为亚洲A类赛事亮相。这些赛事,为中国海洋体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创造了大量的中外交流机会。
参考资料:
2024第十六届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暨首届中国(青岛)国际海洋体育大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