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郊记忆:从工业“锈带”到国际“秀带”

【垂直领域】时间:2025-11-19      来源:本站      

一、案例概括

案例名称:成都东郊记忆:从工业“锈带”到国际“秀带”

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11月6日

二、背景目标

    东郊记忆的前身是1958年“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这里曾诞生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彩色显像管,享有“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盛誉,是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核心承载地。200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其交由成都传媒集团活化利用,2011年以文创园区形态开园。其目标是通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园区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国际时尚产业园”;以工业遗存为载体,集聚国潮品牌与国际资源,打造一个既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又能向国际社会展示现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窗口和平台,探索中国品牌与文化出海的新路径。

三、创意洞察

1、以“工业遗存”为独特锚点,构建文化差异化竞争力:东郊记忆精准捕捉工业遗产的稀缺价值——不同于常规商业空间,16.8平方公里区域内保留的3根工业烟囱、水塔、管廊架、苏联援建办公楼、黑白显像管生产线等遗存,是承载城市记忆与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基于“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理念,园区不做颠覆性改造,而是将这些曾被视为“短板”的非标准空间转化为优势:如老厂区锅炉房改造成“炉剧场”上演亲子剧,亚洲最大密封加工厂变身超大室内演艺中心,铁路轨道改造为蒸汽火车头广场提供特色下午茶,让工业肌理成为文化传播与业态创新的独特载体,形成区别于其他文创园区的核心辨识度。

2、以“年轻群体”为核心客群,打造“国潮+稀缺体验”消费场景:园区深刻洞察当代年轻人对“文化内核”与“新鲜感”的消费需求,确立“国潮为魂、首店为引”的策略:一方面,挖掘中华文化元素,打造原创沉浸式“汉唐宋文化”餐秀蜀宴赋,将蜀地文化、川菜文化、礼乐舞秀融入餐饮体验,满足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感知”需求;另一方面,瞄准年轻群体的潮流消费偏好,引入稀缺性首店资源,如意大利时尚品牌Brandy Melville西南首店、韩国帝视特旗下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中国内地首馆)、浪美术馆(中国内地首馆)等,通过“首店经济”提供独特消费体验,同时让国潮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场共生,形成“东方美学+国际时尚”的碰撞吸引力。

3、以“数字技术”为赋能手段,实现工业遗址“潮起来”:针对传统文旅场景的体验局限,东郊记忆借助数字技术活化工业遗存:利用工业横街打造“赛博朋克光影街区”,将红墙、管廊架等工业符号与光影技术结合,营造科技感与历史感交融的视觉体验;引入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通过数字技术演绎自然场景与艺术作品,让老厂房空间成为“流动的艺术画布”。这种“数字技术+工业遗存”的组合,既让老旧遗址焕发现代活力,也为中华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科技载体”。

四、亮点展示

1、国际品牌与首店集聚,打造“时尚流量入口”:东郊记忆优先引入兼具市场影响力与文化适配性的国际品牌与首店,形成时尚潮流集聚效应。其中,Brandy Melville西南首店开业当日客流突破4万人次,首日销售额超200万元,日均流量稳定在5000人次;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凭借5000平方米的工业空间优势,开业半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截至2025年,园区累计落地全国首店10家、西南首店14家、成都首店30余家,较改造前增长163%,这些首店不仅成为年轻群体的“打卡地标”,更通过国际品牌的自带流量,将东郊记忆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外。

2、国潮品牌集群培育,塑造“中华文化表达窗口”:园区聚焦国潮赛道,吸引并培育了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活力的原创品牌。如Soarin复古生态馆以“古着+复古文化”为核心,构建共生的文化生态;“国潮网红IP”蜀宴赋更是成为文化传播标杆,截至2025年累计接待游客29万人次,每天推出3场汉文化餐秀,上座率稳定在90%,其通过“沉浸式汉文化体验+后现代工业遗产”的融合,向游客传递“新国潮”美学。这些国潮品牌形成集群效应,让中华文化以“年轻化、场景化”的方式触达消费者。

image.png

图源:澎湃新闻

3、工业遗存与多元业态融合,创造“空间体验新范式”:园区打破单一业态局限,将工业遗存与音乐、戏剧、展览、电竞等多元业态深度结合:原黑白显像管生产线空间改造成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苏联援建办公大楼转型为受年轻人热捧的电竞酒店,东区超级音乐现场、梦田Live House等音乐场馆年均举办超千场演艺活动,2023年“首届东郊记忆新年音乐季”掀起消费热潮;繁星戏剧村炉剧场、童剧场等常态化上演原创音乐剧、儿童剧,与荷苗小剧场等形成“戏剧部落”;甚至依托工业遗址打造“处处是舞台”的公共音乐演出场景,让游客在逛园过程中随时邂逅艺术。这种“工业空间+多元业态”的融合,让每一处遗址都成为“可体验、可互动”的文化场景。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国际文化活动牵引,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东郊记忆通过举办高规格国际活动,将中华文化与国际潮流对接,提升国际传播力。如成功举办“香奈儿2017/18早春度假系列发布会”,让国际奢侈品牌与工业遗址碰撞;引入“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这是首个欧亚姊妹关系的生长型双年展,推动中外艺术对话;2019年举办“达芬奇IN成都”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吸引全球关注;此外,还承办金砖国家电影节、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赛等国际盛会,通过“国际活动+工业场景”的组合,让海外嘉宾与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成都的国际化气质。

2、权威媒体矩阵报道,扩大“国际声量覆盖”:东郊记忆的发展受到国内外权威媒体的持续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工业“锈带”进身时尚“秀带” 成都“东郊”蝶变记》为题,用近整版篇幅报道其转型历程,海外网多个平台同步转发,覆盖海外华语受众;2025年国庆期间,央视财经频道系列纪录片《遗迹有奇迹》第3集《追光逐梦》聚焦东郊记忆,深入拍摄红砖墙、老厂房、蜀宴赋等场景,向全国观众展示工业遗产的活化成果;《欧洲时报》等国际媒体也对其进行报道,称其“让工业遗址成为文化新生态的生长土壤”,通过权威媒体的背书,东郊记忆的“蝶变故事”与中华文化内涵被更广泛地传递至国际社会。

3、沉浸式文化体验传播,实现“文化感知零距离”:园区摒弃“说教式”文化传播,转而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中华文化自然渗透:蜀宴赋以汉、唐、宋为主题,串联蜀中才俊名章隽句,游客在品尝川菜的同时,通过礼乐舞秀直观感受古代蜀地文化;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将杜甫《春夜喜雨》的意境通过数字技术可视化,竹林、红墙的光影效果让游客“走进”古诗场景;蒸汽火车头广场、工业烟囱等遗址旁设置历史解说牌,游客在打卡拍照时可了解红光电子管厂的历史,感受工业文明与城市发展的脉络。这种“体验式传播”让文化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可触摸、可感受的真实场景。

六、传播效果

1、客流与消费数据显著增长,文旅活力全面激活:从客流来看,2023年东郊记忆入园人数超90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与年轻游客占比过半,平均停留时间近3小时;2024年春节假期单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达1760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920万人次,日均超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单日最高达14.2万,连续4天单日客流超10万人次。从消费来看,2023年园区营收超20亿元,较改制前增长283%;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突破9亿元,人均消费额约100元,较改造前增长217%;物业出租率从改造前的68%提升至95%,入驻品牌近300家,商业活力与消费潜力全面释放。

2、品牌与园区影响力跃升,成为“成都文化地标”:东郊记忆先后获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授牌,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评价其为“国内建设最好、最具规模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培育的蜀宴赋、1807等国潮品牌成为行业标杆,Brandy Melville、ARTE等国际品牌的入驻也提升了园区的国际时尚度;截至2025年,园区集聚87家优质文创与时尚艺术类企业,占入驻企业总量的75%,年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成都“三城三都”建设的核心载体与城市形象新窗口。

3、中华文化传播成效凸显,国际认知持续深化:通过国际活动、海外游客与媒体报道,东郊记忆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2025年上半年外地游客占比超五成,其中不乏海外游客,他们通过蜀宴赋、ARTE美术馆等体验项目,加深对汉文化、蜀地文化与东方美学的认知;央视《遗迹有奇迹》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让东郊记忆的“工业遗存活化+文化传播”模式被全国乃至海外知晓;韩国帝视特、意大利Brandy Melville等国际企业的入驻,也从侧面印证了东郊记忆所承载的中华文化魅力与市场潜力,推动成都从“区域文化中心”向“国际文化交流节点”迈进。

七、案例启示

东郊记忆的出圈模式,是以工业遗产活化这一独特垂直赛道为核心支点,将川蜀本土文化与工业美学、潮流艺术、专业学术等场景深度融合,通过精准对接全球工业遗产保护、艺术音乐、青年潮流等垂直圈层,以专业白皮书、沉浸式展演、国际论坛、跨境文创等差异化内容与渠道,实现“本土IP专业化、文化符号国际化、传播渠道精准化”的闭环,最终从工业遗址转型为成都外宣名片,成为以垂直领域深耕撬动地方形象传播与中华文化出海的典型范例。

 

 

案例链接:

人民网四川频道:成都文创地标 不可不提的东郊记忆_央广网

中国商务新闻网:四川东郊记忆:打造商文旅融合“成都样本” - 中国商务新闻网 - 商务部国际商报官方网站

澎湃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关注:成都“东郊”蝶变记

每日经济新闻:央视聚焦东郊记忆!《遗迹有奇迹》解码工业遗产的追光之路_腾讯新闻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聚合新业态、营造新场景、提供新鲜感 成都东郊记忆成绩亮眼 - 区(市)县动态 -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