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聚合驱动业态创新:“数字+文旅”迎来新变革

【观点评论】时间:2025-03-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各行各业,文化旅游业也不例外。尤其是步入2025年以来,包括DeepSeek在内的AI(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文化旅游业注入了新动力——在人工智能、5G通信、扩展现实(XR)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突破的推动下,文化旅游业持续增加“数字空间”。而由多种技术聚合催生出的全新产业生态,正在驱动文化旅游业从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到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变革。

“数字+文旅”蓬勃发展

随着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加速推进落地,我国数字技术实现了跨越式的突破。其中,云计算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大数据模型带来的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实现的智能化决策,加之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数据安全保障,为文化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扶持推动下,国内“数字+文旅”融合模式加速发展,协力推动各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一大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数字文化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产业边界持续延展。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项目,上线推出仅一周时间,便吸引了超过1400万的用户前来体验,数字化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效果堪称显著。二是体验维度从物理空间向数字孪生领域延伸。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文物库”项目,在加速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的同时,也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向更广泛人群的视野。三是产业服务形态正在增加个性化推荐。当下越来越多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正在满足着游客差异化的需求。如乌镇古镇旅游区依托智能布草数字化管理平台、智能安睡系统、云服务等数字技术,打造了全新数字化酒店集成平台,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住宿体验。

在数字化力量的推动下,文旅市场迎来了更快增长。与此同时,文旅市场主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一个覆盖了“技术研发—IP孵化—场景运营”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机制正加速构建。

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全方位升级

对于消费者而言,数字技术对文旅体验带来的升级是全方位的。举例来说,在日常的旅游消费中,游客可以通过OTA(在线旅游)等在线平台定制设计个人旅游规划。尤其是DeepSeek等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数字化旅游定制更为智能、更加个性化。无论是旅行的筹备阶段还是旅途中,消费者都可通过在线平台、人工智能应用等享受实时、精确的路线设计、景点讲解和导航服务,通过线上平台的智能导览系统或增强现实技术,增强旅游体验的立体可控性。在旅游期间或在消费结束后,游客还可通过社交媒介分享旅游经历,使得个人旅游消费进阶为内容生产和社交互动,满足自身情感和社交需求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助力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为其他游客提供参考。

在文旅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数字技术所提升的不仅仅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它还直接改变着产品本身的形态和生产模式,推动一系列新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文化内涵也随之更加富有数字化时代特色。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新的产品形态和生产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尝试将AR技术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打破时空限制,以数字化的方式向更广泛的受众展现地域特色文化,从而加深人们对文创产品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价值的认知。

在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现如今,文旅产品的形态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博物馆等单位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再呈现。并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文旅产品的生产,尤其是内容类文旅产品的创作正迎来进一步升级,推动部分产品直接迈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产模式。

在文化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面,数字化技术同样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依托大数据这一关键要素,文旅企业能够更直观地洞悉市场和客户,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优化,开展更受消费者欢迎且成本更可控的营销活动。在景区等文旅消费场所的管理运营方面,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化应用,在为消费者创造更为舒适安心的旅游环境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帮助相关运营方实现对消费场所的智能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品质,真正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直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旅游业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然而,诸如技术应用门槛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还需增强、关键领域人才短缺等问题也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中日益凸显,在影响消费者切身权益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发展和市场成长。

面对这些挑战,文旅行业应广泛参考借鉴其他行业发展经验,相关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等需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数字技术研发、应用的支持,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行业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行为。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的文旅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主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自律,保障消费者数据的安全。此外,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数字文旅相关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开创“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文旅从业者回答“时代问卷”的必答题。未来,文化旅游业仍需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优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场景,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文旅服务和体验,进而实现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