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文化

【海南】时间:2024-03-22      来源:本站      

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是中国的一个热带海岛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海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南洋各国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海南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南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南洋文化特色。

南洋,是中国古代对东南亚地区的称呼,包括现在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接近,自然环境相似,历史上又长期受到印度文化和中国南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具有共同特色的南洋文化。

建筑/时光:

别具风情的骑楼老街

风从南洋来,渡君离琼乡。衣锦荣归处,骑楼遗时光。历经百年沧桑的海南骑楼,不仅仅是宝贵的建筑遗存,更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砖一瓦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

海口骑楼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中叶,随着海运和商贸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规模达到顶峰。当越来越多“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回乡建屋,海口骑楼逐渐形成了欧亚混杂、兼具南洋文化特征的风貌:细窄的路面两旁是斑驳而精心雕饰过的墙面,形态多样的女儿墙、充满闲情的露台、沧桑古朴的窗棂。漫步于此,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之旅,看到了当年下南洋的人与亲人告别的场景,听见挥手送别时的嘱咐:“保重啊,记得来信……”“回去吧,我走了。”

作为曾经繁华兴盛的商业街区,海口骑楼老街也曾是近代海南政商名流的主要活动场所。这里演绎过商贾巨富的家族传奇、革命青年的热血奋战、海外琼侨的实业兴邦,浓缩着一部海南近代发展史。

再看文昌市文南老街的骑楼。它是海南三大骑楼老街之一,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一大批侨商回到文城投资建楼,从南到北沿着蜿蜒流向大海的文昌河建起了一栋栋高两三层、中西合璧式的南洋建筑风格骑楼。老街街道用青石板铺设,两侧则是带有山花、女儿墙和满洲窗的一栋栋骑楼,南洋风情浓郁。

文昌人骨子里有很强的乡土观念,几百年前他们背井离乡远渡东南亚,经过几十年的海外打拼、财富积蓄后,他们纷纷选择带着辛劳挣得的血汗钱回到家乡建房盖屋。文南老街的沿街铜像,静静诉说着他们下南洋的故事……

有学者曾说,海南各地的骑楼老街各有特色,海口的大气整体,文昌的柔美优雅,儋州的华丽伟岸,这些骑楼让海南有了异国风情。骑楼楼顶檐口巴洛克式雍容华贵的凹凸面、涡卷形的天际线、弧线优美的窗户拱券,透着贵族气息,彰显着成功南洋商人的气派。如今,墙面上随意点缀的苔藓等植物及岁月留下的斑驳,则令人感叹。

在时光的长河中,海南骑楼静静伫立着、守望着,在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海南人漫长的海洋之梦、开放之梦、发展之梦,是中西文明在海南留下的纪念碑。

味蕾/记忆:

香浓醇厚的南洋美食

说起南洋美食,许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香”。咖啡苦香、咖喱浓香、糕点甜香、香茅芳香……早期海南人在东南亚各国以经营咖啡店、茶餐室闻名,他们归琼后,把南洋的食品和饮食习惯带回了家乡,改变了海南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也促进了海南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海南人的主食结构从传统的大米和杂粮混合,变成面包、大米和杂粮;饮品从传统的白开水、米汤和椰子水,变成椰子水及咖啡、红茶、奶茶、果茶等南洋式“甜茶”。不论是解决自身温饱,还是亲友小聚聊天,到老爸茶店“吃茶”已成为许多海南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各具特色的南洋美食中,以斑斓制成的食物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斑斓是一种热带绿色植物,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非常常见,因其独特的香气和食疗价值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人经常用新鲜椰汁混合斑斓叶制作各种食物。20世纪30年代,文昌人到南洋后接触到斑斓美食,深深迷上了这种异国风味。不久后将斑斓种苗带回了海南。

如今,在文昌市重兴镇,斑斓被人们种在椰子树、槟榔树或橡胶树下,其散发的香气弥漫在林中,令人陶醉。在重兴镇的休闲咖啡厅里,最受欢迎的食物有斑斓茶、斑斓汁、斑斓糕、斑斓面饼、斑斓薄饼。到了重要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店里预订斑斓糕,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海南,对于那些有着特殊经历的归侨来说,斑斓不仅是一种香草,更是一份悠远的记忆。

万宁兴隆华侨农场是海南著名的华侨聚集地,这里聚集了从多个国家返琼的归侨及其后代。风格迥异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类风味独特的美食在这里碰撞互鉴。其中,“椰浆咖喱牛腩”就是综合印尼菜与海南菜的特点制作出的一道令人惊艳的菜肴。

据了解,印尼人喜甜,传统的印尼咖喱又甜又辣,口味较重,归侨们为了迎合海南本地人清淡的口味,选用老椰子榨出醇厚的椰浆,用于平衡咖喱的辣味,让咖喱多一股香甜。咖喱辣味减轻了,更能衬托出牛腩的鲜美。

一份份用心制作出来的食物,传递出一个个归侨家庭对美食的情感与追求。

人文/生活:

热情似火的南洋归侨

除了美食,侨乡兴隆还有着浓郁的南洋人文风情,是许多游客来海南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兴隆归侨从不同国家返琼,所说的语种较多。在这里,“兴隆普通话”就是兴隆人包容、团结的最佳见证。刚回海南时,归侨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不通。然而,他们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建设兴隆的热情,摒弃原来说的方言和外国语,开始用第三种语言——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几十年过去了,“兴隆普通话”成为华侨们包容互助的结晶。“兴隆普通话”既带有一些海南话的语调,又保留一些客家话的口音,但基本的语音、语调仍是普通话。

行走在兴隆,街头所遇人们的打扮、气质,又或是他们家中的装饰,都有着浓浓的东南亚风情。在这里,还总是能看见身着“峇蒂”的人,这种花衬衫具有浓郁的马来风情。在兴隆,无论是印尼华侨、泰国华侨或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都喜欢穿这种花衬衫。而妇女们大多烫发,涂着鲜艳的口红。若遇到重要节日,很多妇女还会穿上颇具东南亚特色的“纱笼”。这会让你产生一种身处异国他乡的错觉。

步入一位归侨家中,这家主人会引导客人拿起小木槌敲响挂在门口的一面小铜锣。这是印尼的风俗,家里有客人来了,进门都要敲一下铜锣。

归侨们还爱跳舞。每逢重要节日,尤其是在新春之际,只要有人喊一声“出来跳舞啰……”,归侨们就会换上一身靓丽的服饰,布置好场地,播放一曲熟悉的歌曲。伴着欢快的音乐,男士们手拿沙锤舞动,女士们扭动着手腕、腰肢翩翩起舞。跳到热烈之处,他们还会上前拉起在一旁击掌的客人一起跳舞。

对于老归侨们来说,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会让他们想起当年与亲友结伴远行、在外打拼的岁月。只要熟悉的音乐一响起,他们便会手舞足蹈,打着铃鼓、弹着吉他、摇着沙锤,随音乐摇摆,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

 

海南的南洋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既包含了海南本地的传统文化元素,也融合了南洋文化的特色。这种文化的交融,使得海南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元,也为海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海南应该更加积极地挖掘和传承南洋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同时,海南也应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优势,加强与南洋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动海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海南的南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独特魅力的体现。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链接

南洋遗韵今犹在 (people.com.cn)

南洋遗韵今犹在_海南华侨_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hainan.gov.cn)

2023年第九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畅叙浓浓桑梓情 合作共赢谋发展_文昌市人民政府网 (hainan.gov.cn)

400名华侨华人回乡参加第十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中国侨网 (chinaqw.com)

2023年第九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举办系列活动:领略乡土文化魅力 感受文昌变化发展_文昌市人民政府网 (hainan.gov.cn)

 

相关论文

南洋文化在海南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 中国知网 (bfsu.edu.cn)

文化和旅游融合视角下文昌南洋建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 中国知网 (bfsu.edu.cn)

心系多梓情 追梦新时代——2019年第八届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活动精彩纷呈 - 中国知网 (bfsu.edu.cn)

 

相关图片

本期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