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在外文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社5位外国专家亲切回信,对全社予以祝贺勉励,为做好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躬逢盛世,幸莫大焉。从2014年开始,我全程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宣介工作。我们说,思想耀世,著作华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编辑和翻译出版,是开创性、标杆性的,对总书记思想的国际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有幸参与并组织实施了该书第一、二、三、四卷中文版和多语种版的全流程工作,从编辑审校、印制出版到推广发行、国际合作,全力以赴用最高标准、最高质量、最高水平圆满完成了这项光荣使命。目前该书已在全球出版37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最大的中国领导人著作。对一个出版人来讲,能够亲身参与到总书记著作编辑翻译出版发行宣介的伟大事业中,为传播总书记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是莫大的荣耀。
在这么多年的外宣编辑出版生涯中,有太多的人和事令我受教终生、难以忘怀。这里讲一个小故事。2017年我们从一则新闻中知道厦门大学有一位美国教授叫潘维廉,他曾经在驻台美国空军服役,退役后周游世界来到厦门,喜欢并爱上这座城市,从1988年定居厦门后,一直跟在美国的父亲通信,介绍他在中国的生活、工作,打消美国亲人对他的担心和对中国的误解。我们敏感的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题材,我马上赶到厦大跟潘教授见面深谈,并到他家里看了他当年给父亲的大量信件。由此我们迅速策划了《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从他给美国家人的上千封信中,精选了其中的47封,以中、英、法、西、德等多语种陆续出版,该书因其家书的独特角度和内容的真实可感,出版后引起轰动,为外宣出版探索了一种新的有效路径和做法。2018年底该书出版后,作者写信汇报并把新书寄给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农历春节前夕,“老潘”意外地收到了总书记的亲切回信,总书记向他祝贺新书出版,并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精神,鼓励他继续写好精彩中国故事。作为这本书的策划者参与者,我也备感荣幸备受鼓舞,这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引以为自豪的小书大故事。
图书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外文社近年来的多语种出版选题,紧盯国际社会对中国内容的阅读需求,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扩大了中国话题内容的国际影响力,在外宣出版品牌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连续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称号、“2020年度中国好书-年度特别荣誉奖”等。
我认为,未来出版业有三大趋势,一些市场敏锐度高的同业已经在布局和发力了。首先是“技术赋能”,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行业走上“新赛道”,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直播带货、社交平台销售等竟已有落伍之势,沉浸、可体验的“新阅读”等已成为近在眼前的现实。其次是“跨界融合”,近两年出版界出现了一个高频词“破圈”,数据服务、知识检索、“出版+”、营造公共文化空间等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最后是“重整内容”,只有把核心的、独特的内容资源,深度结合新技术新业态完成整合再造,才能更好实现赋能与跨界。
作为出版人,韬奋出版奖是最高荣誉了。感恩这个时代,感谢一路走来的陪伴者、扶持者。我自己深切感受到,新时代以来,对外翻译出版担负着更加光荣也更为重要的使命,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个荣誉体现了对外宣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作为外宣出版的一份子,能获得这个荣誉,倍感荣幸也至为珍惜,更感肩上的责任。我将备加珍惜过往,发扬践行好韬奋精神,无愧于这份崇高荣誉和出版人的初心使命。
寄语年轻编辑:对于有着无限潜力的年轻图书编辑而言,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坚守出版人的文化理想和情怀,坚守专业精神,把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融入职业生涯的每一天,融入每一本书、每一个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