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受到邀请,代表外文出版社前来出席第十九届斯诺研讨会,从对外宣传、对外出版和国际传播的角度,谈谈“斯诺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和我们呼唤“新时代斯诺”的不懈努力。
像所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一样,埃德加·斯诺的名字,从小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熟知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1982年,我踏入北京大学的校门,在朝夕学习生活的燕园未名湖畔,埃德加·斯诺的汉白玉墓碑静静地安放在苍松翠柏之中,让我对这位曾在燕大工作过、对北大怀有特殊感情的“记者之王”产生了浓厚兴趣。一本由三联书店在七十年代末出版、董乐山先生翻译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成为我书柜里至今的珍藏。
来到外文出版社、外文局工作近三十年,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对外宣传、对外出版事业,也因为我们历史上与许多斯诺战友、国际友人的特殊关系,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更加充满了崇敬之情。斯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斯诺精神”是一面不朽的旗帜。他对于中国革命、党的领袖、红军长征和陕北苏区的客观报道,向外界传播和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也促进和唤起了全球正义力量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同情与支持。《红星照耀中国》不仅“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这部经典所展现的重大史料性和伟大历史预见性,也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党史、研究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革命原典。
2003年,由外文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共同策划的大型英文丛书《中国之光》得以出版。这套丛书收录了亲身经历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外国人所记录的珍贵史料,包括各种历史著作、人物传记、日记和新闻报道集等,对海伦·斯诺、史沫特莱、安娜·斯特朗等著名国际友人的重要著作进行了收录再版。但是因为版权等复杂原因,《红星照耀中国》并没有收录其中。作为当时参与这套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亲历者,这也是我出版生涯中的一个遗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在党的百年外宣事业中,以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爱泼斯坦、马海德、路易·艾黎等为代表的众多国际友人,将自己融入中国现代历史的革命巨流中,以亲身经历的事实向世界宣传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梦想的伟大征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中国人民的崭新面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书写了国际友人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伟大友谊。在我们热烈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研究、接续和弘扬“斯诺精神”,是我们对外宣传、对外出版工作者学好党史,发扬党的优良外宣传统,践行党的外宣精神,努力讲好新时代精彩中国故事的重要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事业前进方向,更是呼唤“新时代斯诺”的历史宏声。
在致外文局成立七十周年的贺信中,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外文出版社作为外文局这支国际传播事业国家队和对外出版发行主力军中的排头兵,在近年来的对外宣传、对外出版和国际传播工作实践中,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总书记重要著作编辑、翻译、出版、发行、宣介和国际合作完整工作链条为引领,逐步形成了以思想理念传播为核心,以国外受众关切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国际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的宝贵经验。同时,如何在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大战略任务中,更好发挥对外出版的作用,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外文出版社近年来的成功出版故事。2016年,我们通过央视新闻报道,得知在厦门大学,有一位来华工作和生活了近三十年的美国籍教授——“老潘”潘维廉。我们了解到,“老潘”不但长期在厦大执教,而且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对外介绍厦门、介绍福建、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曾受到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赞赏和鼓励。“老潘”文章生动风趣,视角客观平实,对中国感情真挚深厚,是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很快,我们主动到厦大找到“老潘”,希望以他的故事出版一本书,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后,这本《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英文版)历时两年编辑出版。这本书用越洋家书的独特方式,从“老潘”1988年到2017年数百封与美国家人的通信中精选了近50封,从事实和情感的角度,通过具体生活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记录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向海内外读者展示一个生动、真实、可感的中国,以及作者一家人浓浓的中国情。这本书出版后,“老潘”将新书寄送给总书记,并写信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2019年农历新年前夕,总书记亲切地给“老潘”回信,祝贺新书出版,并在信中写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我相信,你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你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总书记回信后,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热烈反响,“老潘”也成为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后,“老潘”作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又与我们共同策划了“老潘看中国”系列丛书,新书也将陆续出版。在“老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斯诺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新时代的对外传播,也呼唤更多的“新时代斯诺”。
近年来,我们在注重传统图书出版发行的同时,也注重以图书为载体,延展开辟新的人文交流方式,“借嘴说话、借筒传声、借台唱戏”。通过中国图书海外编辑部、中国图书中心等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不断扩大文化出版全球朋友圈,聚集更多愿讲、能讲、会讲中国故事的海外知华友华人士、作者、译者,请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用好我们主办的各种国际图书推广活动、越来越多的国际出版合作伙伴和海外当地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以图书讲好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与国际友研会、北京市友协等外交外事系统兄弟单位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我们为庆祝建党百年出版的重点献礼图书《志同道合——中国共产党的海外挚友》在出版和推广过程中,就得到国际友研会、北京市友协的重要帮助。明年是斯诺逝世50周年,也是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明年也恰逢外文出版社建社70周年。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进一步建立加强与今天与会各方面的出版合作、外宣合作,特别是加强国内斯诺研究、国际友人研究和海外斯诺著作发掘整理工作的出版成果转化,提升与大家在外宣资源、国际传播资源上的合作共享,密切在举办重要活动中的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动中外友好事业,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