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艺汇,文明共生

【地方外宣】时间:2025-11-14      来源:本站      

一、案例概括

案例名称: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艺汇,文明共生

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11月10日

二、背景目标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优势明显,具备依托文化艺术推动对外传播的天然优势。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25年10月16日至11月9日在西安举行,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延续“丝路同心,艺术同行”的核心导向,立足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搭建跨国界、跨文明的艺术交流平台。

三、创意洞察

1. 立足陕西文化根脉,强化在地文化国际表达。深挖陕西本土文化资源,重点推介陕西本土院团创新成果,将秦腔《白蛇传》《生死牌》、陕西交响乐团音乐会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与国际艺术潮流结合,让地方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鲜活样本”,增强传播的独特性与辨识度,凸显陕西“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文化地位。

2. 坚持“惠民共享”导向,拓宽传播受众与场景。摒弃单一舞台传播模式,将艺术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日常生活,通过免费美术展览、惠民票价、街头互动等形式,让传播既有国际高度,又有民生温度,实现“全民参与、全球共享”,让中外观众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感受文化魅力。

四、亮点展示

1. 精品剧目领衔,彰显文化实力。开幕式上,大型民族管弦乐《丝路长安》由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携手陕西民族乐团等多支团体及中国胡琴演奏家宋飞、张钟云、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斯托加诺娃·亚历山德拉等多国艺术家,以《梦起长安》《万里跋涉》等六个章节艺术化呈现丝路文明的交融与传承;闭幕式以陕西大剧院自制的普契尼传世经典歌剧《图兰朵》收尾,本土原创与世界经典双重文化表达,展现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

2. 多元国际文化活动全覆盖。“开闭幕式”打造高光节点,聚焦全球目光;“舞台艺术展演”汇聚来自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34台精品剧目,呈现46场精彩演出,细分“特邀剧目展演”与“剧目展演”单元,前者包含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执棒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等首次在陕亮相的世界顶级剧目,后者设“丝路荟聚”“中国力量”“在地文化”三大主题;“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举办“美术馆之夜”“国际美术沙龙”等惠民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板块邀请哈萨克斯坦民族乐舞、老挝传统表演、美国古典室内乐等多国艺术力量深度互动,实现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官方交流与民间互动的全覆盖。

3. 中外艺术碰撞,实现跨文明共鸣。中国胡琴演奏家与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联袂献艺,双胡琴的婉转与歌剧唱腔的高亢串联丝路文明脉络;改编版《茉莉花》中,音乐家们以西洋乐器的细腻音色还原中国民歌的婉转柔美;《庆丰收》的欢快节奏与《赛马》的激昂旋律更点燃全场氛围;老挝、哈萨克斯坦艺术家演唱《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让不同文明在艺术碰撞中产生情感共鸣。

4. 沉浸互动赋能,延伸传播场景边界。在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永宁门等西安文化地标及景区开展“玩偶之家”戏剧偶人巡游等惠民演出,打造沉浸式互动表演;周末的西影园区,现象级乐队“鸟人和他的奇美拉乐队”开展沉浸式演出,孩童追着流动的乐队欢笑,成年人跟着巡演拍照;剧场内设置“跟我一起唱”环节,《山歌好比春江水》《达坂城的姑娘》旋律响起时,台上台下击掌合唱,让艺术走出场馆,融入城市肌理。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 陕西本土文化特色与中国经典艺术成果。西演青年团的秦腔《白蛇传》《生死牌》等系列戏曲展现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陕西交响乐团音乐会呈现地域音乐风格;“舞台艺术展演”的“中国力量”主题板块,集中展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赵氏孤儿》《哈姆雷特》《日出》、上海歌舞团舞剧《李清照》、内蒙古艺术剧院《骑兵》等国内顶尖院团力作,传递中国戏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表达。

2. 丝路文明交融故事。通过大型民族管弦乐《丝路长安》等作品,艺术化再现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文化与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交融,传递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3. 线下演出与展览,沉浸式公共互动。在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开元大剧院、西安·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宝鸡大剧院、榆林保利大剧院等十余个场馆开展专业演出;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同步举办“美术馆之夜”“国际美术沙龙”等配套活动,为观众提供专业的艺术观赏场景;在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永宁门等城市文化地标及景区开展“玩偶之家”戏剧偶人巡游等沉浸式演出;在西影园区举办乐队流动展演,让艺术融入公共空间,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4. 专业解读与大众分享。推出“丝路艺评”“艺术探访”“艺术漫谈”等系列活动,通过专业人士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与观众的互动分享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对艺术作品与文化内涵的理解,如“艺术漫谈”中阿根廷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达米安·冈萨雷斯与观众交流《拂尘·时逝》的创作心得,让文化传播更具深度。

六、传播效果

1. 国际参与度显著提升,受众覆盖规模庞大。自2014年创办以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成功举办十届,累计吸引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近7200位艺术家累计上演307部精彩剧目,展出4500余件艺术作品,吸引线上线下观众上亿人次,已经成为联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心灵相通的文化桥梁。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多元并蓄见证开放包容,以相知相亲共赴美美与共,持续谱写延续千年的丝路情谊。

3. 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深化。异国艺术家演绎中国经典曲目引发全场合唱,如老挝、哈萨克斯坦艺术家演唱《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全场互动,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演绎中国曲目获得观众认可;中亚艺术家作品联展促进深度交流,市民唐女士在观看哈萨克斯坦专场演出后表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异国文化,这种碰撞太美妙”,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感与亲和力。

七、案例启示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艺术为媒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华文化与全球多元文明深度对话,展示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与时代活力;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民心相融相通,让中华文化通过具象化的艺术表达被国际社会广泛感知与认同,携手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案例链接: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 文明互鉴绘就丝路新篇章-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34台剧目,46场演出,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即将启幕!-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丝路同心 艺术同行 | 丝艺节演绎丝路文明交融盛景|艺术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奏响“和美乐章” 中西旋律交融丝路起点|单簧管五重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夜幕下的哈尔滨》音乐剧圆满落幕_榆林_保利大_观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