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出海:文化融合与经典创新

【垂直领域】时间:2025-02-14      来源:本站      

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京剧出海传播

传播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2月14日

二、背景目标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自梅兰芳开创国际传播先河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其艺术魅力呈现给全球观众。通过经典剧目的国际巡演、创新型的文化融合实验剧目,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京剧从单一的舞台艺术发展为多维度的文化传播形式。在当代,京剧出海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还旨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三、创意洞察

文化融合与经典创新,通过改编经典剧目以符合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审美习惯,如梅兰芳访美时以《贵妃醉酒》等舞蹈类剧目吸引观众。此外,实验京剧《杜兰朵公主》《尼伯龙根的指环》等,通过融合中西文化元素探索新的表达形式,展现京剧的普适性和包容性。

数字化推动,国家京剧院通过在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上运营“Nihao Peking Opera”账号,以短视频、直播、纪录片等形式,展现京剧艺术台前幕后的魅力,累计粉丝超162万,浏览量达1.15亿次。

梅兰芳时期的译写话语创新,如《剧目说明书》的编译及现场翻译,为京剧观众架起文化理解的桥梁;同时,当代京剧通过中英文字幕、剧目导赏手册等提升了国际传播的精准度。

四、亮点展示

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合作推出实验京剧《杜兰朵公主》《浮士德》等剧目,探索中西方跨文化合作交流模式,深受当地观众欢迎。在日本巡演中,观众以举条幅的方式表达对文化交流的感激之情。

线上线下传播结合,线上推出短视频系列《看我如何玩儿转京剧》,展示京剧角色、服饰及幕后故事;线下则以全球巡演和文化讲堂为载体,让观众亲身感受京剧魅力。例如,在俄罗斯、瑞典举办的中华文化讲堂中,观众与京剧演员现场互动学习。

青年演员郭雨昂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云讲戏”,讲解京剧经典剧目背后的故事及表演技艺,吸引近200万粉丝,成为京剧文化线上传播的生动实践。

五、传播内容与方式

从梅兰芳时期起,京剧便以巡演方式走向世界,搭配当地文化讲座和实践活动加深文化传播效果。国际巡演与讲座结合,例如,在英国、意大利等地举办的京剧艺术讲座与表演吸引了大批观众。

科技与艺术融合,京剧电影《锁麟囊》,《捉放曹》使用8K全景声拍摄技术,成为传统艺术与现代电影科技结合的典范。通过新媒体平台,这些影片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之美。通过中英双语字幕、翻译文本及导赏手册,让外国观众更易理解京剧的情节及艺术魅力,同时不断开发多语言传播内容以覆盖更多国家和地区。

六、传播效果

全球观众认可与参与:国家京剧院的国际演出累计吸引观众35万余人次,YouTube等平台线上内容浏览量突破1.15亿次,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实验京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杜兰朵公主》获意大利、德国观众高度评价;“云大戏、过大年”等线上活动在海外吸引大批观众参与并评论,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日本剧院多次举办京剧与日本剧种能乐的融合演出,促进了两国文化的深度交流。2021年,世界首部8K全景声京剧电影《捉放曹》获得第17届中美电影节和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这部国粹电影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向世界观众展现了国粹之美。

七、案例启示

融合与创新是文化传播,通过内容创新和艺术形式融合,京剧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还增强了其国际传播的适应性和吸引力。科技改进文化传播新模式,现代科技(如8K技术、短视频直播)赋予传统艺术新的传播路径,拉近了京剧与全球观众的距离。将传统京剧与现代舞美、数字技术结合,为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路径。通过线下巡演与线上社交媒体传播相结合,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观众互动。本地化助力国际传播,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调整传播策略,结合语言、剧目和讲座等手段,提升京剧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接受度。


案例原链接:

中国新闻发布:京剧:从“漂洋过海”到“线上出海”-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百家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推动传统京剧“出海” 培养青年演员成“角儿”

光明日报:从梅兰芳的京剧外交说起——京剧国际传播中的“融合话语” _光明网

网易/环球网资讯:跨越百年,梅派芳华为何馥郁依旧|京剧|戏曲|昆曲|梅兰芳|贵妃醉酒_网易订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