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括
案例名称:杭州亚运会:以体育之名,传文化之韵
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2月3日
二、背景目标
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亚运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本届亚运会共有来自45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1.2万名运动员参加,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会徽“潮涌”、吉祥物“江南忆”、火炬“薪火”和奖牌“湖山”等核心元素,充分展现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创意洞察
多模态内容传播,激发情感共鸣:亚运会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华文化元素以视听形式融入国际传播实践,例如多个场馆在开场或技术暂停时播放杭州经典音乐“千年等一回”,开幕式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语言,将东方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利用吉祥物与周边,打造文化IP: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其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与运动特质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形象IP。同时,赛事期间形成的"徽章文化"现象,通过各国人员互赠徽章这一独特方式,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亮点展示
彰显文化底蕴的开闭幕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表演、视觉效果和音乐,向世界立体呈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例如,开幕式上的国风少年舞蹈、江南画境中的宋韵女子舞姿,以及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等。
赛事之外的配套文化活动:“博弈论:亚运竞技主题数字艺术展” “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东方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等文化展览,以艺术形式展现了体育与文化的融合,还促进了亚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
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认同:会徽“潮涌”将江南人文意蕴与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相结合;吉祥物“江南忆”以良渚文化、西湖和大运河为灵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火炬“薪火”则融入了甲骨文和浙江八大水系的元素。这些设计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还通过现代设计手法使其更具国际亲和力。
运动员村的文化体验活动:运动员村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花灯、团扇作画、用模具制作月饼等。这些活动让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之余,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五、传播内容与方式
多元形式的智能传播:一是“数字烟花”取代实体烟花,通过数字科技、三维动画、AR技术全景式展现烟花绽放,展现中国绿色环保理念和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电子竞技与文化融合,将《梦三国2》与越剧、京剧、豫剧、川剧等四大戏曲进行跨界合作,以“电竞+戏曲”的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三是打造智能技术与传播体系,亚运会构建了覆盖体育赛事、国际会议、文旅体验、融媒传播等一体化传播体系,通过智能技术连接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提升文化传播效能。
创新的文化活动与展览:一是艺术展览与公共艺术计划,例如“博弈论:亚运竞技主题数字艺术展”、“星星知我心”公共艺术计划;二是城市文化活动,例如“文艺秀全城·赋美迎亚运”等集中展演活动,上千场的街头即兴演出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
六、传播效果
提升国际形象:亚运会展示了中国和平、自信、包容、开放和发展的形象,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文化交流与亚洲团结:亚运会成为亚洲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交流互鉴的平台,推动了亚洲文明的交流与团结。同时,通过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亚运会让“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七、案例启示
杭州亚运会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在体育盛会中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杭州亚运会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之美,彰显了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更体现在对现代文化的创新与融合上。未来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应继续注重文化与多元领域的结合、创新传播手段、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从而让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亚运观察丨弘扬美学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在杭州亚运会看见人文之美--文旅·体育--人民网
讲述中华文化 从诗画江南里看杭州亚运会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