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案例名称:“山河诗长安”:当李白与唐诗一同走进民众生活
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2月10日
二、背景目标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西安分会场也是凭借“山河诗长安”营造出的盛唐诗会火出了圈,“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游历 “长安”城,与世人一起对酒当歌,共享盛世繁华。春晚上一句句令人赞叹的唐诗和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短短七分多钟的节目却让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创意洞察
1.上千民众诵读经典内容,体现中华文化的时代认同:上千名群演穿着中华传统服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与演员张若昀、李白的动画形象共同吟诵《上李邕》《把酒问月》《将进酒》等经典诗歌,构建了一幅把酒言欢、同赏长安、共庆春节的图景。节目突破以往台上演出、台下观演的形式,通过民众诵读经典内容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动环节,增强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的认同。
2.AR技术再现李白形象,实现超越时空的古今相遇:节目通过AR技术再现唐朝诗人李白的动画形象,使其与全国观众共同游历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等地标建筑,与现场演员一起隔空对诗、把酒畅饮、弹奏琵琶、共赏盛世,提供了沉浸式互动的观赏体验。
四、亮点展示
1.多种传统艺术大融合,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山河诗长安》融合了大唐迎宾礼、西安鼓乐、创意水袖、秦腔、舞狮、舞龙、变脸、不倒翁表演等传统艺术形式;还融入了陕派说唱、交响乐合奏等现代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创新。
2.融汇全球优秀文化精髓,促进中外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山河诗长安》巧妙地融合了多种乐器,包括大鼓、编钟、小鼓、小钹、中阮、琵琶、笙、笛、箫、筝等中国传统乐器,以及小提琴、竖琴、大提琴、圆号等西方乐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鉴。
五、传播内容与方式
1.诗词活化:把古诗词“活化”,就是要把古诗词从古书里请回到大众的生活中来。节目通过全民齐诵《将进酒》等经典诗歌,让诗词“活”起来,重新引起大众的关注与喜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节目将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充分和恰当地融合,古腔调与新技术,古歌谣与新平台,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外艺术的共通与融合。
六、传播效果
1.海内外社交媒体互动:节目播出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无数网友直呼“西安分会场赢麻了”“中华DNA动了”。节目完整版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近10万次。据酷云数娱统计,2024年春晚收视率破30%,其中《山河诗长安》的央一实时收视率峰值为33.7637%。
2.媒体覆盖力:在春晚全球直播的基础上,节目结束后还获得了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社、《参考消息》、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3.国际旅游热度提升:携程旅行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97%,增速位列全国第二;国庆假期期间,西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51%,位列全国十大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城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国际传播智能计算实验室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西安跻身国际访客影响力前十。
4.“诗词热”长尾效应:西安相继举办“诗词相约·长安相会”2024“山河诗长安”城际研学互通推介会、“诗韵长安”西安地铁国风活动、“千年古都·诗韵长安——2024全媒体西安文旅行活动”等,总台“2024中秋诗会”也落地西安。
七、案例启示
《山河诗长安》用数字技术“焕活”传统文化,紧密链接社交文化网络,将诗词带进人民大众的生活,重新焕发诗词的当代生机。同时,通过融合多种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形式,节目向世界成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案例原链接
陕西新闻网:“诗”从长安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纪实 -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西部网:西安创新“八个新突破”文化表达 看“唐诗之都”再现长安诗意盛景|西安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华网:“山河诗长安”何以“热辣滚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陕西观察-新华网
中国日报网:千载诗意 山河长安——春晚“西安8分钟”惊艳亮相 - 中国日报网
中青在线:热搜第一!《山河诗长安》,太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