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出海:光影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与创新

【垂直领域】时间:2025-04-07      来源:本站      

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中国皮影出海

收录时间:2025年3月27日

传播方式:线上加线下

二、背景目标

中国皮影戏作为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是集光影、美术、雕刻、音乐、唱腔、表演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皮影艺人在灯光映照下的白色幕布后,用兽皮、纸板、塑料板等雕刻成的人物或动物表演,并配以音乐、唱腔、故事情节等形式。皮影戏的剧目、唱腔多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边操纵边演唱,精彩异常。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中国皮影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创新演绎、数字化技术赋能和国际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其目标是打破文化壁垒,吸引全球观众,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度对话与互鉴。

三、创意洞悉

1.国际艺术与本土化改编

中国皮影戏多次亮相爱丁堡、巴黎等世界各地舞台。中国皮影充分考虑当地观众文化习惯,在保持文化核心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中西合璧”的形式赢得观众喜爱,增强了当地观众的共鸣。

2.数字技术与沉浸式体验

中国皮影通过VR技术还原皮影戏经典场景,观众可穿戴设备体验皮影制作与表演过程;创新使用激光投影和动态光影技术,打造视觉奇观。

3.皮影课程与演绎体验

推出不同阶段的皮影研学课程、传统皮影讲座及各类非遗传承实践活动等项目。同时,鼓励游客参与皮影表演,增强了体验感,激发了对皮影的兴趣。

image.png

观众在体验皮影

四、亮点展示

1.《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本次展览创作团队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为创作蓝本进行数字化二次创作,并携手世界顶尖光影艺术团体Danny Rose、马氏皮影戏以及中国民间皮影艺术馆共同为世界观众打造了一个由中国非遗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

image.png

《一梦华胥|中国皮影沉浸式光影展》

2. 中土皮影对话:2024年4月,土耳其特拉布宗国立剧院团队联手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在广州图书馆开启“多元文化馆·环球之旅第47站”。两个剧团带来3场皮影戏演出,展开了一场跨越5950公里的“非遗对话”。这是土耳其国家剧院在中国大陆的首场公众演出,也是第一次与中国剧团同台献艺。

image.png

土耳其皮影与中国皮影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多模态内容创作:通过短视频平台将皮影技艺与国潮风尚结合传播非遗内容吸引了更多人诚心学艺,也让古老的皮影更具青春气息。拍摄皮影系列纪录片,深入解读皮影戏的历史与当代创新。

2.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皮影戏与不同国家合作,融合中国皮影与西方文化,推动了皮影戏在国际上的传播。

六、传播效果

中国皮影戏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传播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大影响力。其经典剧目与创新改编作品多次亮相国际知名艺术节与艺术机构,获得海外媒体与观众的高度关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融合演绎,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兴趣。通过线上数字化平台与线下文化交流项目的结合,皮影戏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认知度,还促进了中外艺术的深度对话与互鉴,成为传统文化出海的成功范例。

七、案例启示

中国皮影戏出海的成功经验表明,传统文化需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表达实现“老艺术新生命”;以数字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链,打破文化边界吸引全球受众;同时,依托国际合作项目促进跨文化对话,在融合中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为非遗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八、案例链接

光明日报:中国皮影:小光影映射大世界--文旅·体育--人民网

央视网:文脉华章|千载皮影 “艺”心传承 - 中国日报网

文汇报:数字化赋能国风美学,中国皮影闪耀世界光影舞台|艺术|非遗|皮影戏_网易订阅

南方Plus:火到泰国、土耳其,“百地千戏”的皮影戏有何魅力|文化中国行

经济日报:培育人才打造非遗“年轻态”|皮影|传承人|非遗保护_网易订阅

新华网:中法皮影音乐剧《熊猫成长记》亮相巴黎--国际--人民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