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非遗美学的国际绽放

【垂直领域】时间:2025-04-16      来源:本站      

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泉州蟳埔簪花

收录时间:2025年4月4日  

传播方式:线上新媒体推广 + 线下文旅活动 + 国际文化交流

二、背景目标 

簪花是泉州蟳埔女传统头饰技艺,以鲜花、绢花与金银饰品结合,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2021年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泉州以簪花为核心,推动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目标是通过国际化传播提升簪花的全球影响力,吸引海外游客与艺术爱好者,打造“中式美学”文化符号,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三、创意洞悉

1.文旅与非遗双向赋能。以簪花为切入点,将蟳埔渔村打造为“簪花主题文化村”,游客可体验簪花装扮、传统服饰摄影、民俗表演等活动,形成“打卡经济”效应。配套推出“簪花护照”,集章兑换非遗手作体验,增强游客参与感。

2.数字化赋能美学传播。推出“簪花数字博物馆”,通过3D扫描技术还原历代簪花造型,并结合AR技术开发“虚拟簪花试戴”小程序,海外用户还可通过社交平台一键体验。

3.积极参加活动,走向国际舞台。通过国际学生交流、奥运会、时装周等国际舞台,积极展示簪花技艺,交流簪花文化,并为外国友人设计簪花头饰。实现沉浸式体验,助力簪花走向世界。

海外博主体验簪花

四、亮点展示

1.亮相巴黎时装周等国际舞台。2024年,簪花主题展亮相巴黎时装周,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主题,将风靡全球的簪花习俗与时尚相结合,展现中国传统美的温婉与风韵,吸引了众多法国民众参与蟳埔簪花体验。

2.“小蟳女”IP。2023年推出“小蟳女”IP,在法国、哈尔滨等重大文体活动亮相后,曾创下15天2个亿的流量。在意大利罗马大皇宫,“小蟳女”IP被中意时装周组委会确定为“中国文化推荐官”,一方面将古老的文化内涵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世界,获得了在场嘉宾的高度认可和喜爱;另一方面在簪花中引用了意大利国家的国花小雏菊,充分展现了多元文化的汇聚与交融。 

模特在时装秀上展示“国花簪花围”作品

 

陈梅梅向意大利嘉宾赠送“小蟳女”

3.AI赋能。以蟳蜅女簪花为例,在现场,只要拍摄个人照片上传至机器,即可根据不同的人物生成簪花美图照片。此外,用户还能通过AI,学习到关于蟳蜅女簪花的各种文化知识,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的同时深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短视频与社交媒体推广。在TikTok,ins,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簪花话题,邀请全球用户模仿簪花造型,其中小红书平台上相关笔记已超45万条。另外,与央视合作发布《福建泉州:蟳埔女“簪花围”簪花怒放锦绣满头》视频报道簪花文化。

2.红人效应推广。知名艺人赵丽颖,央视记者王冰冰,亚运冠军、击剑运动员黄芊芊等名人的到访和体验,让本就出圈的簪花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有众多网红把簪花带出国外,并拍摄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吸引各国人民。

3.国际活动宣传。参与国际时装周、世界旅游小姐全球大赛等国际活动,惊艳全球。

六、传播效果

“泉州蟳埔:头上花园非遗体验”入选2024年全国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2023年“五一”假期,泉州旅游订单增速位列全国热门旅游城市TOP5,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了100%。在国际传播方面,簪花通过奥运会、时装周、文化精品展等形式传播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泉州“小蟳女”IP还被永久收藏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续写着中法两地深厚的友谊。

七、案例启示

簪花国际化的成功首先以在地文旅体验为核心,将簪花从静态技艺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产品,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其次,借力数字技术突破物理边界,降低文化体验门槛,触达更广泛的年轻受众;最后,通过与国际品牌、奥运等国际平台合作,赋予其跨文化生命力。这一模式为非遗艺术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唯有坚守文化根脉,拥抱时代工具,并在对话中寻求共鸣,方能实现从“地方符号”到“世界语言”的跨越。


案例原链接

消费日报网:非遗与文旅发展共赢 泉州蟳埔非遗簪花火爆出圈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新闻:泉州蟳埔簪花出圈两年热度不减,靠美丽也靠勤劳_澎湃福建_澎湃新闻-The Paper

科技让非遗“潮”起来——百度百科AI非遗馆,沉浸式体验簪花变装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东南早报:簪花围 世遗之美 圈粉世界

新福建:央媒推介!泉州“簪花”入选“中式美学”代表

泉州晚报:泉州“小蟳女”化身中国文化推荐官_晋江新闻网

看丰泽:时长超8分钟!央视再度关注“爱美蟳埔 簪花故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