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三峡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峡的自然景观是国内外知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特色。新世纪三峡大坝的修建,重庆地区百万大移民,这些都是重庆人民在全国、在全世界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三峡景观的另一特色是无论什么景观,人文色彩都特别浓,有许多古今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出色的诗歌曲赋。唐宋明清都有大诗人流连忘返,有的居住经年。三峡“诗城”奉节县既有传诵千年的李杜诗篇、竹枝词赋,也有名垂史话的夔门胜景、瞿塘牢关。诗词文化、险胜山水是其文化魂魄和底色。从“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深情问候;到“诗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美写照。
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郦道元写下了地理学与山水散文的巨著《水经注》,其中就有对重庆三峡的深刻印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区区200字,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长江三峡旖旎瑰丽的自然风貌,也开启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吟咏重庆的先河。
重庆历史有着数十年研究的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说,“三峡文化”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景观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群落。“三峡文化”的主体是文化名人,特征是描写自然景观,核心在于抒发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心理、文化传统和民风习俗。
从“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深情问候;到“诗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美写照。
从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流连;到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由衷赞叹。
从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含蓄爱情;到黄庭坚“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的感恩情怀。
苏东坡、白居易、陆游、陈子昂、王维、范成大、文天祥等历代文豪都在三峡留下的瑰丽诗篇和灿灿墨宝。
周勇说,三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是重庆独特的文化形态。
在重庆召开的2023长江文明论坛上,重点从事长江中上游考古与多学科研究的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禹阶解剖了三峡文化的“前世今生”,并透露,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又特征鲜明的历史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展现出多种文化形式及五大文化特性。
李禹阶介绍,三峡地区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地段。在这个地理空间内,西迄重庆,东止宜昌,北傍大巴山脉,南抵武陵山与大娄山,96%以上都是丘陵和山地,对长江及其支流起着重要的内外沟通作用。自古以来,三峡文化就在这种地理空间与人文环境中形成,既是整个长江文明母体孕育的一个文化子系统,也是长江文明血脉相连的文化构成。
在三峡地区巴雾峡云、彩霞缥缈、峡峭壁高的高山峡谷中,灿烂多彩的三峡文化类型与文化现象被孕育,它们丰富多彩、内涵融通,较为突出的有航运文化、移民文化、诗词文化。
李禹阶称,航运文化包括因航行大江而生的船工文化、因航运而生的三峡城镇文化。三峡地区物产丰富,峡江又是连接巴蜀与吴楚的黄金水道,于是水陆通衢、商贾云屯、百物萃聚,兴起了系列特色城镇,如重庆的巫山、奉节、云阳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云遮雾绕、山水奇雄的峡江两岸,可拾得诸多古代诗人遗留的不朽诗篇,其中不乏众人耳熟能详之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禹阶说,据统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
李禹阶认为,三峡文化具有独特的五大文化特性,既有通俗性与包容性的结合、浪漫性与悲壮性的结合,也有群体性与坚韧性的结合、刚健性与质朴性的结合、开放性与传统性的结合。
其中,三峡文化的通俗性源自民间。三峡地区类似“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其许多民俗民风民气,都具有强烈的辐射性,如古代的巴歌、巴舞,今天的豪爽、好客,美味、美食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李禹阶表示,作为一座江河孕育的城市,重庆在三峡文化的抚育下成长。面向未来,三峡文化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关报道:
2023长江文明论坛 | 李禹阶:三峡文化既历史悠久又特征鲜明
相关论文:
相关图片:
本期编辑:宁菁菁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