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中国—东盟博览会
出品时间:2004年11月,一直到2024年9月,迄今已举办21届
主办方: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
方式:线上,线下
地点:南宁
收录时间:2024年10月23日
二、背景目标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重要的经贸交流平台,自举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其背景目标不仅在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在于促进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通过展示各自的优势产品和技术,博览会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该展会还积极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加深了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平台,为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共同繁荣与进步。
三、创意洞察
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都会进行创新升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展会规模扩大,国际化程度提升
202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参展企业数量和展位面积都将有所增加。同时,展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参展。此外,展会还将加大对国际知名企业的邀请力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
2.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化展会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202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参会体验。此外,展会还将打造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3.注重绿色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202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绿色环保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展会将注重环保材料的选用和废弃物的处理,倡导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同时,展会还将加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产业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4.优化参展政策和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参会体验,202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政策和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优化。在政策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和服务保障措施,为参展商提供更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在服务体系方面,将加强与参展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
5.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是经济交流的平台,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在2024年的展会上,将更加注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举办文化论坛、艺术展览等活动,加强与 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亮点展示
1.主题论坛升级:
(1)东盟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探讨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前景与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论坛:聚焦贸易与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参会者提供政策解读和投资咨询。
(3)创新科技发展论坛:展示最新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成果,为促进地区创新合作搭建桥梁。
第21届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开幕式现场 来源:新华社
2.相关活动丰富多彩
(1)旅游展区特色旅游商品展
展馆设立“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展区,特邀东盟各国旅游商品国家以及国内优秀旅游商品企业参展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策略,以数字化手段呈现文旅好物,加大创新旅游商品研发与宣传推广力度,打造一批“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以旅兴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商品展示与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
=
“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展区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非遗互动体验区
通过让游客亲身参与如角雕、漆器、圆竹剖丝团扇制作等项目,亲手触摸历史脉络,深刻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非遗技艺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实现“以文促旅”,让游客在观赏与体验中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多元与魅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技艺互动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3)绿色低碳展
以“深化绿色产业合作 实现低碳共赢发展”为主题,展会采取“1+1+N”模式,同期举办广西生态环保产业和生态大健康产业推介会暨2024年面向东盟绿色产业供需对接大会,通过展示、交流、交易等方式,同时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积极传播我国生态文明理念,赋能中国环保行业面向东盟发展,助力东盟国家环境治理,持续深化绿色产业合作,实现低碳共赢发展。
绿色低碳展签约仪式 来源:人民网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文化传播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展示传播中华文化,助力文化“出海”。
(1)文化论坛
本次论坛以“文化交流,共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交流与探讨,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互信与合作。论坛内容涵盖历史人文、艺术创新、民间交流、文化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同时特别设置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的专题讨论,以期为各方带来更多启发和机遇。
(2)文化展览与体验
旅游商品展以“荟萃文旅好物 融合共赢发展”为主题,展馆设“广西有礼”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展区、趣味非遗舞台展示区、桂游非遗技艺区、桂礼荟萃区、八桂好物区、异域妙礼区、缤纷旅品区等主题区域,展出精美的获奖作品及广西非遗衍生品等,深受游客喜欢。同时活动现场的非遗互动体验区使游客可亲身参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刻感受非遗的深厚底蕴。
(3)文化演出交流
包括“广西文化日”、“东盟风情夜”,各国艺术家将带来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如中国广西的民歌、舞蹈,以及东盟各国的民族舞蹈、音乐等,让观众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全方位视听体验,也进一步宣传推广了广西特色旅游商品。
(4)数字化技术应用
本届博览会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策略,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平台传播中华文化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另一方面,还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平台拓展国际传播空间。如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开设“壮美广西”等话题标签和在线推广活动等举措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网红达人通过直播镜头,借助网络直播的即时性与广泛性,拓宽宣传边界,以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呈现文旅好物。
六、传播效果
本届博览会的举办使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好感,同时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友谊和互信,推动了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本届博览会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了贸易合作与交流
博览会期间,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企业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双方企业提供了直接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双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还为各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在博览会上,各国文化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得到了展示和传播。这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为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深化文明互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推动了政策对话与协商
通过与东盟各国的深入交流和协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策层面达成了更多的共识。这些共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
(4)增强了国际网络建设
博览会期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国际网络的建设。这为双方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平台,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七、案例启示
本届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国际传播经验。
首先,成功的国际传播离不开精准的定位和明确的传播目标。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为主题,通过精准定位和目标设定,有效吸引了各方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多渠道传播是成功的关键。博览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博览会的举办信息和各项活动。此外,借助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使信息传播更为迅速、高效。
再次,高质量的传播内容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宣传团队以具有国际视野和地域特色的内容,传递出各国经济合作的积极信息,有效地塑造了博览会和参与国家的良好形象。
最后,持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不可或缺。通过与其他国际会议和展览的合作交流,不断吸取先进的国际传播经验,为博览会带来更多国际视野和资源。
总之,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的国际传播经验是多方面的。开放合作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多边贸易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继续深化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同时继续吸取先进经验,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案例原链接:
“荟萃文旅好物 融合共赢发展” 2024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特色旅游商品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