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延伸至青海、四川省内,东连秦岭—大别山,横亘约2500公里,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脉之祖”。当昆仑山从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庞大的山体便纵横于青海境内,造就出了青海西部广袤粗犷的独特地貌。
一般认为,广义上的昆仑山脉就是昆仑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原先民视域中,昆仑山是一座百神居所。他们为这座可望不可即的高山赋予了最瑰丽的想象,创造出以西王母、黄帝等为主要形象的昆仑神话体系。在这些创世神话里,华夏民族早期想象中的文明世界和秩序伦理得到建构,昆仑文化也在恒久滋养着绵长悠久的汉文明。
一、昆仑文化的源流发展
昆仑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昆仑神话。从现存的古籍文献看,昆仑神话的形态最朴野最原始、故事系统最完整最丰富、资料保存最多。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在童年时期的以神格信仰为核心的综合体创作,是中华民族最初的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整体反映。
随着道教的兴起,昆仑逐渐成为修道、求仙的理想圣地,很多道教经典如《太平经》、《真灵位业图》中都有关于昆仑的描写。昆仑被赋予了更多的宗教色彩,成为了寻道、修炼、获得神秘力量的象征。
现代文明中,昆仑文化不仅被视为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还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昆仑文化充分诠释了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是各民族同源的记忆符号,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昆仑文化的核心要素
一是玉石之路。在从青海到新疆的昆仑山系之中,产出着大量光泽细腻的玉石。古代先民从新疆和田及青海玉珠峰一代采挖、捡拾、购买玉石,再将所得玉石向东经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西,运入河南。也有部分向南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这些先民们运输玉石的、密如蛛网的道路,就成为了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舒宪指出,玉石之路要比丝绸之路早两三千年,是中国最能彰显昆仑文化底蕴的道路。在玉石之路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催生出昆仑玉山崇拜,这也是“玉成中国”的充分体现。
二是天崇拜。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认为,昆仑,核心词义为“天”,是指以山崇拜形式表达“天命”“天下”“大一统”等理念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由众山逐渐合而为通天之山、代表最高权威的昆仑,既是大一统国家发展和治理方面的需要,也是推行国家意志的行政与文化举措。同时,这种天崇拜又与山崇拜、河崇拜、黄帝崇拜、玉崇拜、龙崇拜密切相关。以河崇拜为例,“河出昆仑”既是地理学观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意味着“山河一体”“同源共祖”等价值观。“黄河之水天上来”,昆仑正是这个“天”。
三是多民族融合。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仁青介绍:“昆仑山庞大山系中的一座座山脉,它们的名字来自10个以上不同民族语言。昆仑大地,历来便是多民族世居、来往的地方。”这里自古就生活着羌族、藏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他们以这片土地为枢纽,沟通东边的中原王朝和西边的异域民族,传播、融合着迥异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下,逐渐形成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载体的昆仑文化。
四是丰富的创世神话。“夸父追日”“共工触不周山”“西王母不死药”“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都“发生”在昆仑山。这些为中原所熟知的神话,部分也深入少数民族的文化根脉中。例如《格萨尔》史诗有关专家曾就西王母与史诗人物贡曼嘉姆做过比较研究,认为贡曼嘉姆就是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这些神话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中华文明的瑰丽想象,已深深刻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以昆仑神话为背景或题材进行创作,如《穆天子传》《西游记》等。
总体而言,昆仑文化蕴含的“天命”“天下”观念,以及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协和万邦”的“求大同”多民族和平共处、融合发展意识,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发展主脉和必然趋势。
三、昆仑文化的当代传播
作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一环,昆仑文化广受学界关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牵头组织过多届“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旨在面向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交流,重新诠释昆仑神话。2024年8月,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7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昆仑文化,展开深度探讨,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青海昆仑文化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旅游层面,青海格尔木市以昆仑文化为主题打造了旅游新地标——昆仑天街。昆仑天街的总建筑面积达6.1万平方米,其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一阁、九宫、十二坊”的传统布局。其中“一阁”指核心地标昆仑阁,高七层,以浮雕的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昆仑神话元素。九宫之名多取自昆仑神话,如阆风巅、天墉城等,而十二坊则以吉祥如意之名命名,如长庆坊、和顺坊等,体现了设计者对于传统文化与吉祥寓意的融合。与之类似的还有格尔木的昆仑圣境,这是国内唯一的大型神话场景沉浸式昆仑文化主题街区。
此外,为深入挖掘青海地域特色文化资源,2024年8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探寻昆仑文化的多元艺术表达”为主题,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各类优秀作品,以此丰富昆仑文化的当代传播内容。
相关报道
昆仑文化:中华民族共同构建的文化符号和标识 - 中国民族宗教网 (mzb.com.cn)
昆仑山:隆起在多元文化地带的中国脊梁|文章|中国国家地理网 (dili360.com)
半月谈丨从“河出昆仑”到“昆仑史诗”,激活昆仑文化是一个大命题-新华网 (xinhuanet.com)
昆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河出昆仑”:“山河一体”的理念传承与文脉滋养 - 中国民族宗教网 (mzb.com.cn)
昆仑:各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化符号--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people.com.cn)
探古寻今 墨韵昆仑——“看青海文化”采风团走进格尔木_央广网 (cnr.cn)
相关论文
相关图片
天山-昆仑山交汇处,图源:新华社
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上牦牛在湖边饮水,图源:中新网
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图源:中新网
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图源:故宫博物院
夜幕下的昆仑天街,图源:央广网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