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文化

【河北】时间:2023-12-28      来源:本站      

图片10.png

唐山皮影文化的起源

唐山皮影文化起源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据史书记载,唐山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唐山皮影戏以古代滦州为中心(今河北滦县、乐亭、昌黎、滦南等地),广泛流行于冀东、京东、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明清时期盛行于北京。

唐山皮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其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其常演的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

唐山皮影文化的特点

唐山皮影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特点包括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乐特点、表演特点以及地域特色等。

历史悠久:唐山皮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造型独特: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独具特色,影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影人通常采用牛皮或驴皮制作,经过雕刻、彩绘、上色等工序,呈现出精细入微的工艺效果。

音乐特点:唐山皮影戏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板腔体为主,兼有曲牌体和多腔体的形式。唱腔以滦河两岸的民歌小调为基调,吸收了河北梆子、评剧等地方戏曲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表演特点:唐山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通过操纵影人形象,配以歌唱、朗诵等艺术手段,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掌握精湛的操纵技巧和表演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地域特色:唐山皮影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唐山皮影文化的当代发展

2006520日,皮影戏(唐山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91

河北省在保护和发展皮影文化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河北省加强了对皮影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通过对皮影的历史、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皮影的独特性和价值,为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河北省注重皮影技艺的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传承人培训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皮影技艺的传承和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皮影传承人。同时,加强对皮影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皮影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此外,河北省还加强了对皮影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工作。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皮影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开发出更多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皮影产品。同时,加强对皮影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皮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河北省还注重皮影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皮影比赛、举办国际皮影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皮影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相关报道:

唐山丰润:皮影“演绎”传统文化 理论宣讲浸润人心

讲好“皮影故事 ”!河北唐山博物馆社教活动获全国“十佳”

非遗里的春节|唐山皮影戏:越古穿今演绎百态人生

河北唐山:体验皮影戏魅力

多地皮影戏班齐聚“中国皮影之乡”:好戏又开场

 

相关论文:

唐山皮影新媒体动画表情设计研究与实践

文化转译视角下的唐山皮影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基于非遗传承的“唐山皮影”APP设计

唐山皮影戏技艺特征及其审美意蕴研究

唐山皮影音乐艺术初探

 

相关图片:

学生在学习制作皮影

 

本期编辑:申金鑫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