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文化的起源
随着“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写入中小学生教材,“东北抗联精神”越来越凸显出在民族精神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黑龙江省既有东北抗日联军的发源地,又有东北抗战的多个主战场,抗联精神和抗联文化已经成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又一富矿。
黑龙江抗联文化起源于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黑龙江省进行抗日斗争的历史遗产。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压迫,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为了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黑龙江省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黑龙江抗联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英勇抗战的精神。黑龙江抗联文化弘扬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奋斗。
民族团结的力量。黑龙江抗联文化强调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
革命传统。黑龙江抗联文化传承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包括坚定的信仰、严明的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等。这些传统为我国革命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英雄事迹。黑龙江抗联文化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抗战的英雄人物,如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
红色文化。黑龙江抗联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强调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抗联文化的代表人物
黑龙江抗联精神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东北抗日联军的将领,他们以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为首,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种革命精神。
其中,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英勇事迹得到了邓华上将等多位重要人士的深情缅怀。其他如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等也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将领。
此外,黑龙江省还出生了许多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杰出人士,比如傅显明和张甲洲。傅显明在1932年与杨永山一起组织了抗日武装,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师长,他为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甲洲曾任中共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和北平市委代理书记,他在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的位置上英勇牺牲。
这些人物都是黑龙江抗联精神的重要代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抗联文化的当代发展
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加快推动黑龙江省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边疆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黑龙江文化建设,需要从黑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思考,同时要审视黑龙江文化在全国文化中的特质,从而建造出富于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精神。
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全方位地保护和弘扬了抗联文化,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省对抗联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首先,黑龙江省已经把抗联遗址保护列入“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把抗联遗址保护项目作为文化传承保护重点工程,打造抗联文化公园和特色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东北抗联文化公园作为东北三省重点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以保护好抗联文物、宣讲好抗联故事、传承好抗联精神、利用好抗联资源为目的,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这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接触抗联文化的场所,同时也为研究和传播抗联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在政策层面,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的实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抗联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同时,黑龙江省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会等,来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对抗联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为抗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报道:
相关论文:
相关图片:
黑龙江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黑龙江频道开展“丹心永向党 重走抗联路”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本期编辑:申金鑫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