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源文化的起源
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王朝之一。金王朝建立后,金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以大都市文明为核心的金源文化。金源文化起源于公元1115年,由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在今阿城建立的金朝国都,标志着金源文化的起始。金源文化以女真族传统文化底蕴为主,吸纳和融汇了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形成了具有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文化。
从地理概念上理解,金源文化的地域核心是以阿什河流域为中心,金上京城的都市文明为核心,包括今拉林河流域、呼兰河流域、松花江中游左右两岸,其范围大致是,东至牡丹江、西至第二松花江右岸,北至呼兰河上游,南至吉林市地区。
总体来看,金源文化的特征是多元多流文化的复合体,具体表现为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搏大、善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进取意识、兼容并蓄、雅俗相扶等特质。洪仁怀认为,金源文化是女真族在与其他民族争生存、争平等、争自由的战斗中,在与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此外,金代对国家的贡献显著,包括北部疆域的奠定,女真族越过长城把长城内外的国土连在一起,都城从阿城迁到北京以及对长城以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金源文化的特点
黑龙江金源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融合多元文化、尚勇豁达精神、独具地域特色的新北方文化。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黑龙江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动力。具体特点包括:
历史底蕴深厚。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传统文化为底蕴,广泛吸纳和融汇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与自然界争生存和民族自立的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新北方文化。它反映了女真民族耐寒进取的海东青精神,雄毅淳朴的黑土精神,虚心睿智的包容天下精神。
融合多元文化。金源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它不仅包含了女真族的文化元素,还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如萨满教信仰、鱼皮制作、桦皮制作等,这种多元性为黑龙江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尚勇、豁达的精神。金源文化强调尚勇、豁达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女真族在面对自然环境和生存挑战时的顽强拼搏和英勇无畏,同时也体现在他们对待外来文化和部族的包容和接纳。
独具地域特色。金源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以黑龙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和文化传统,如鱼皮工艺品、桦皮工艺品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为黑龙江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金源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金源文化在艺术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代表性作品主要体现在雕刻艺术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当属举世闻名的亚沟石刻图像,该图像位于阿城市亚沟乡石人山南麓的崖壁上,图像共两幅,一男一女,似夫妻并坐。另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西端出土的金代铜坐龙也被视为金源文化的瑰宝,这是一尊国家一级文物,对于研究金源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金源内地的雕刻艺术并非孤立发展,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紧密相连。例如,金朝的官制既承袭了中原汉制的某些传统,又非一如汉制,而是有所保留和变通。金初熙宗推行汉官制度的三省六部制改革,替代了女真旧俗“猛安谋克”制度。这种在政治制度上的变革,无疑也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为金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金源文化的当代发展
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金源文化,黑龙江省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建立金源文化博物馆、开展金源文化研究、推广金源文化旅游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加强对金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创新和发展。金源文化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还需要在当代社会中进行创新和发展。黑龙江省在金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开展金源文化创意设计、推动金源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开展金源文化国际交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挖掘金源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创新。
融入现代社会。金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黑龙江省在将金源文化融入现代社会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将金源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旅游开发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普及。金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黑龙江省在金源文化的教育普及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开展金源文化进校园、举办金源文化讲座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群众对金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未来,黑龙江金源文化的当代发展需要政府、学术界、文化机构、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并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报道:
相关论文:
相关图片:
金元明清北京城址变迁图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金上京历史文物
本期编辑:申金鑫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旅、中新网等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