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拉萨雪顿节
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1月16日
二、背景目标
拉萨雪顿节是西藏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雪顿节的“雪”意为酸奶,“顿”意为宴会。当时,僧侣们在夏季禁止外出,以避免踩踏生灵。解禁后,信徒们会用酸奶款待僧侣,并举行藏戏表演。原本是僧侣闭关结束后的庆祝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宗教与民俗相融合的盛大节庆。每年藏历六月底至七月初(公历8月左右),拉萨都会举行盛大的雪顿节庆祝活动。
拉萨雪顿节的举办旨在弘扬西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同时通过节庆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该节日已成为展示西藏宗教、艺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拉萨市政府持续推动雪顿节的国际化,希望借助这一传统节日向世界展示西藏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
三、创意洞察
展佛仪式在哲蚌寺和色拉寺举行,巨幅佛像唐卡的展示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藏戏表演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演绎经典剧目,展现了藏族戏剧艺术的魅力。此外,市民们在罗布林卡等地搭帐篷、品美食、唱歌跳舞,体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群众参与性。
雪顿节的创意在于将宗教仪式与民俗娱乐活动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传播形式。展佛仪式在哲蚌寺和色拉寺举行,庄严的巨幅佛像唐卡展示吸引了大量信徒与游客。同时,藏戏表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节日期间的亮点之一。此外,“过林卡(户外野餐)”活动让市民通过野餐、唱歌、跳舞等方式参与节日,共享节庆氛围。
图为:拉萨市民“过林卡”
四、亮点展示
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展佛仪式融合了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信徒与游客。展佛仪式庄严宏大,巨幅唐卡的展示场面壮观,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其次,藏戏表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藏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底蕴。藏戏表演展示了独特的藏族艺术形式,
活动确保了民族艺术的传承。市民广泛参与“过林卡”等活动,增强了市民的节庆体验感,也成为展示民族生活方式的窗口。
图为:拉萨哲蚌寺展出的巨幅强巴佛唐卡
五、传播内容与方式
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对雪顿节进行了全程报道,包括展佛仪式与藏戏表演的直播。向国内外宣传关注度低的雪顿节的盛况,提升其知名度。当地新闻电视台及央视西藏分社反复推广雪顿节活动,拉萨市在北京、江苏和上海等巨型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传播雪顿节和拉萨文化。通过电视台直播、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分享节庆进展和精彩瞬间,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六、传播效果
雪顿节的传播效果显著。近年来,节日期间,拉萨市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旅游收入显著提升。例如,2023年雪顿节期间,拉萨市融媒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开幕式线上观看量达432.5万余人次,带“#雪顿节”话题的视频总播放量达4127.2万次。此外,雪顿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拉萨的城市形象,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
七、案例启示
雪顿节展示了拉萨文化与宗教相结合的传播优势,通过宗教与文化活动的结合,有助于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文化深度。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增强节庆活动的吸引力。藏戏作为非遗文化,通过节庆的形式得以更好地传播并引起公众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有助于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过林卡”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了市民的参与感与节庆氛围。
案例原链接:
新华网:新华全媒+丨拉萨雪顿节: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新华网
豆丁网:大众传媒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以中国拉萨雪顿节传播为例 - 豆丁网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拉萨雪顿节:传统节日与现代意义_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