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案例名称:网络文学:IP多元传播带动衍生产业海外生态构建
方式: 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4年12月12日
二、背景目标
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3.5亿元,同比增长7.06%,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并且,东南亚首次超越北美地区成为网络文学“出海”的首要目的地——这组来自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创新载体之一,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创意洞察
1. 幻想和历史类作品努力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历史题材作品向纵深拓展。2021年全国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新增历史题材作品22万余部,同比增长11%,历史题材作品存量超过230万部。《天圣令》体现正确唯物史观,追求思想性、艺术性、网络性的统一;《山海经·三山神传》挖掘《山海经》文化内涵;《绍宋》努力书写北宋末年历史可能;《登堂入室》将中华瓷器知识融入作品,推广优秀瓷文化;《澹春山》《我花开后百花杀》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寓教于文,着力传统言情的“硬核书写”;《万族之劫》具有热血爱国情怀,写立志奔赴前线的主人公努力奋斗,终成长为具有家国天下情怀的人才;《归一》以穿越手法讲述底层小人物以自己的才智和拼搏终成一番事业的故事。
2. 类型融合、类型创新进一步拓展。玄幻仙侠等将多种题材元素穿插融合,风格更趋多元多变。《大奉打更人》《大周仙吏》将探案元素融入玄幻仙侠题材;《长夜余火》用游记结构构筑了一个昏暗荒诞,却又不失希望的劫后世界。女频网文风格转变,视野外扩,与男频叙事结构趋近。《嫡长女她又美又飒》讲述年轻女将军的成长历程;《辞天骄》将家国天下的恩怨情仇凸显得淋漓尽致;《表小姐》《墨桑》等将言情与职场商战元素相融合,拓展作品深度;《再少年》讲述单身姑娘穿越成为75岁老妪,融穿越和都市类型于一体,风趣诙谐。反套路、日常生活书写、“稳健流”及快节奏、大脑洞为特点的“飞卢风”网文崛起,注重交互式体验,更加重视人物心理活动的呈现。《我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不科学御兽》《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我不可能是剑神》《栩栩若生》《捡漏》等由传统逆天改命的宏大场面,逐渐向脑洞清奇的反套路文、温馨幽默的轻松日常文等不断延伸,题材和风格日趋多元化。
3. 科幻题材创作持续升温。科幻题材作品风格出新,“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创作和阅读的主力,一批知名网络作家投入科幻题材写作中,影响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新增科幻题材作品近22万部,同比增长23%,科幻作品存量超过110万部。网络文学科幻题材在数量提升的同时,作品更加“硬核”,质量也有大幅提高。《群星为谁闪耀》描写脑机互联背景下不同国族和文明在太空探索中由歧视对立走向相互扶持、共生共荣的故事;《我们生活在南京》以无线电为媒介,巧妙地将现代和未来同地交叠,获第32届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夜的命名术》构建平行时空展现人类不屈的奋斗精神,科技感、想象力十足;《第九特区》在人类家园重建背景下,展开一段热血传奇;《从红月开始》关怀人类终极命运,构建了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奇妙世界;《我的治愈系游戏》《镇妖博物馆》等作品以单元剧形式呈现悬疑故事,结构紧凑、悬念迭出。
4. 现实题材创作塑造时代新人形象,数量质量同步提高。现实题材创作积极反映读者关切,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技创新、乡村教育、生活婚恋等成为表现热点。2021年全国主要文学网站新增现实题材作品27万余部,同比增长27%,现实题材作品存量超过130万部。“90后”成为现实题材网文创作主力,占比近五成。《百年沧桑华兴村》以一个村庄的百年变迁为线索,反映建党百年以来的风雨历程;《情暖三坊七巷》通过记录三坊七巷的改造,探寻现代都市形态与古老文化的和谐共处;《北斗星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为主线,写出了“北斗人”在大时代的大追求;《何日请长缨》展现国企改革领导者的担当和作为;《三万里河东入海》《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讲述普通创业者艰辛打拼历程,弘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题旨;《老战士》《山人行》《守鹤人》塑造退伍老兵、乡村教师、动物保护志愿者等平凡英雄的时代形象;《廊桥梦密码》《嗨,古建修复师先生》《他以时间为名》弘扬传统文化,表现现代工匠精神;《冰雪恋熊猫》《幸福在家理》将冬奥会与美食文化及乡村振兴融合,运用网络语言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独特魅力,书写出既符合主流价值观设定,又颇为曲折生动的故事。
四、亮点展示
1. IP转化提速,多元传播
从最初的版权输出到文本输出,再到现在的IP多元传播及产业输出的全面拓展。2023年,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内容品类开发迎来丰硕成果:动画播放量突破500亿次,线下实景主题空间落地四川成都,联动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进行文体跨界,IP衍生产品荣获3项全球奖项。《斗罗大陆》的成功是网络文学IP转化持续提速的缩影。
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同时,网络文学IP改编也出现重要变化:一方面,传统文学改编和原创剧集爆款频出;另一方面,微短剧成为新风口,游戏和动漫改编的系列化趋势也明显增强。
《狂飙》高开预热,《繁花》胜利收官,2023年是影视行业回暖复苏、整体向好的一年。影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降本增效有力带动了本年度IP影视改编。云合数据《2023上新剧集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霸屏榜》TOP20名单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作品过半。在骨朵数据《2023年播出剧集平均热度榜单》前五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长相思(第一季)》《莲花楼》《长月烬明》占据三席。值得一提的是,动漫已经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的成熟赛道。腾讯视频播出的动漫作品57%来自网络文学IP改编;爱奇艺公布的39部作品中,网络文学IP改编作品有22部;B站2023—2024国创动画发布会片单中,网络文学IP作品占43%。
2. 人工智能翻译助力网文加速出海
网络文学创作最重要的特性是“即时”“互动”。据统计,超八成用户会把“作品更新稳定,题材多样”作为选择平台的第一要素。因此网文出海的数量、频率会直接影响海外用户阅读体验。“正在追的小说更新太慢”“突然没有下文”“中国朋友推荐的小说没人翻译”等,成为海外读者在平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目前,国内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拥有上百万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与之相比,出海作品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于网文出海来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数量体量庞大的网络文学,很难全部交给人工翻译。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可能。“我们总说网络文学数量庞大,似乎量大和质低会画等号,但其实量大也意味着覆盖广、触达快、热度高。人工智能翻译对网络文学出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说。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介绍,2019年,起点国际启动机器翻译。如果在人工翻译的基础上拓展“机器翻译+人工校对”的模式,再在网站建立的专用词库配合下,可以显著提升翻译效率,由日均翻译10余章节提升到日均翻译上千章节,翻译成本也能大幅下降。在内容质量方面,人工智能翻译表现不俗,多部翻译而成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起点国际的畅销作品。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1.传播内容
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组织专业翻译团队将中文网络文学作品翻译成多种外语,如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确保海外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
衍生作品传播:除了原著小说,将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推向国际市场,借助这些更直观、受众面更广的媒体形式,扩大网络文学的影响力。
2. 传播形式
建立海外网文平台:如起点国际(Webnovel)等,直接面向海外读者提供网络文学阅读服务,平台上汇聚了大量中国网文作品,并支持多种语言版本,同时具备互动社区功能,方便读者交流与分享。
与海外传统出版机构合作:将网络文学作品出版成书,在海外书店上架销售,进入传统图书销售渠道,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尤其是那些习惯阅读纸质书籍的读者。
六、传播效果
1.读者数量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外读者,覆盖了众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读者群体,且读者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2.文化影响力提升: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涵盖《赘婿》《大国重工》《第一序列》《赤心巡天》等16本作品,均出自阅文旗下起点读书。中国网络文学所传递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改变了部分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主动探索。例如一些海外读者因阅读中国网络文学而开始学习中文、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等。
3. 商业价值凸显:通过版权输出、海外平台付费阅读、广告收入以及跨媒体改编的收益等,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翻译行业、海外网文运营行业等的兴起与繁荣。
七、案例启示
1. 文学生产机制变革
网络文学并不是把文学搬上网络。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文化消费环境原创出的一整套文学生产机制。这一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付费阅读制度、职业作家体系和粉丝推荐体系等,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发展成为行业规范,是中国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套机制把互联网的媒介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发起深层的“热爱生产力”,让千千万万人实现了文学梦和写作梦,这是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深层原因。
2. 海外IP打造潜力巨大
当下,中国网络文学运营模式、叙事手法被广泛借鉴,网络文学海外原创生态正在形成。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各海外平台培养海外本土作家近百万人,签约作者以“Z世代”为主,创作海外原创作品150余万部。海外平台借鉴中国网络文学运营模式,开启原创内容的IP转化和产业链开发,营建全球IP生态。中国网络文学的经典叙事结构、人物事件等被海外作者模仿借鉴。以韩国网络文学《我独自升级》为例,该作品采用中国多年前流行的经典网络文学套路,在日韩广受欢迎,带动动漫、影视等走热,成为火爆东南亚的IP。
通过与海外本土作家的合作,海外用户对中国网络文学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都在不断提升,优秀的原创IP被广泛开发和应用,为网络文学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全球各地的受欢迎程度也推动了本土作家加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案例原链接:
新浪财经:一路“出海”的中国网络文学: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儿 (baidu.com)
手机中国网:《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40亿元 (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