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

【福建】时间:2024-09-04      来源:本站      

056a5ff4576be1f54d737010084687b5.jpg

福建船政在晚清的举办时间只有四十一年,若加上民国以后延续维系在大陆举办的时间,前后共计八十三年。其间所造船舰,所产枪炮、飞机、鱼雷等作战武器,都曾称卓于一时,但都远不如其所培养造就的众多杰出人才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与产生的影响。船政首开风气之先,“辟中华未有之奇,裕滨海自强之本”。船政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文化,为推进中国近代历史转型与前进发展奠定了基础。即使在福建船政沉寂以后,它的文化影响都仍在发生作用,以至船政文化至今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福建的特色文化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

一、船政文化历史

一部船政史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19世纪中叶,欧洲列强经海而来,以坚船利炮屡次叩开中国国门,引起了空前的海防危机。为了应对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尤其是“海防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开始。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留下了可观的遗产,船政即其一。

1866年6月25日,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根据自己多年思考所得,上奏朝廷,申请在福州马尾一带地方设局造船,更新海上武装,保卫海疆,实现“防海之害而收其利”的宏伟目标。这一机构后来被命名为总理船政,简称船政,首任总理船政大臣为沈葆桢。

船政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具有制造、教育等重要职能,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后,沈葆桢在福州马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兴海军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创下多个第一。任内8年,他主持马尾船政局创建、投产,重视培养海防人才,设立船政局前、后学堂,培养出严复、萨镇冰、詹天佑、邓世昌等近现代名人,马尾成为近代海军摇篮和近代工业发祥地。

1867年,船政设立了中国最早的成规模的官办新式学校,采取类似西方大学本科的教育模式。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培育工程师,采用法语教学,后学堂培育海军军官,采用英语教学。教育机构的设立,也使得船政的性质超越了单纯的工业制造单位。船政学堂不仅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急需的工程师和海军军官人才,其学制模式对近代中国海军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各地设立的水师学堂,几乎全都以船政学堂为师,时称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又由于船政开办海军学校最早,福州地区成为海军教育开风气之地,形成了一代代福州子弟积极投身海军的独特现象,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出现了“无闽不成军”的奇观。

在开创船政学堂的同时,为了保证大工业生产的有序高效运行,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船政便于1868年又开办了一所称为“艺圃”的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专门培育专业技术工人,而且授予优秀的技术工人以官衔。经历百年发展演变,船政艺圃系统衍生出诸多支脉,今天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等学校的校史记忆里,都能寻到船政职业技术教育的血脉。

福建船政开办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重大成就,成为近代中国(也是远东)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引起国人和世人的瞩目。在工业落后的清朝,福建船政仅用两三年时间就在马江之畔建起了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的大型造船厂。1869年,福建船政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胁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甲军舰。船政40余年共制造各式兵商轮船40余艘,占这一时期中国造船总量的82.3%。

船政创办之初,拥有员工3000多人,占当时全国产业工人总数的三份之一,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发祥地之一,是晚清时期中国最主要的造船与国防工业基地。

船政学堂派遣了我国第一批赴欧留学生,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高鲁、魏翰、罗丰禄、 陈季同、邓世昌、萨镇冰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887年,船政学堂下设电报专业的学生参与铺设了由闽江口的川石岛到台湾淡水的我国第一条海底电缆。

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海军人才,打造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沈葆桢奉命保台,以船政生产的舰船为主,组成海军舰队逼退日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爆发,福建船政水师英勇奋战,七百余名将士喋血马江,写下了英勇抗敌、为国捐躯的悲壮一页。1894年中日黄海之战,中方参战军舰管带大多数出身船政学堂,“马尾船校以一校一级大战日本一国”,英勇奋战,涌现出了邓世昌、林永升等英雄烈士。

1912年,孙中山先生造访船政,评价“船政足为海军根基”。马尾因此成为近代造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航空业的摇篮。1917年,国民政府决定在造船厂下设飞机制造处,同时开办“飞潜学校”,专门培养飞机潜艇方面的人才。1919年,在巴玉藻、王助等人的努力下制造了我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从1919年至1931年,马尾共制造了17架飞机,奠定了近代中国航空业摇篮的历史地位。

二、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2022年年初,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在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开馆,这是福州和马尾大手笔打造的中国船政文化城船厂旧址片区一期的点睛之作,为整个船政文化核心片区注入灵魂,也标志着福州、马尾在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物馆作为整个船政文化城叙事的开端,建筑设计上取‘对话’的意象,新馆选址马限山西麓的原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恰好在船政天后宫-总理船政衙门-造船厂片区-闽江这一船政文化主轴线,这条轴线从1866年船政创建之初形成,串联着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关系,如今在这一轴线上设立船博馆新馆,既是对这条传统文化轴线的强调,也寓意着历史与当代‘对话’。”新馆策展人、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

过去博物馆在马限山东麓,与船政开端之地隔了一座山。现在游客馆内看展,馆外就能逛国保单位船政遗址群,走进新馆可以了解船政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闽都瑰宝船政文化的魅力,走出博物馆可以体验实景版“博物馆”。陈悦说:“通过创新,这种室内陈列与室外历史建筑结合的开放式大博物馆理念,将博物馆置身于户外实景展示空间,在福建还很少见。”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主要有四层,一楼由大型主题浮雕、临展厅和公共服务大厅组成,浮雕正中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军舰,它以船政制造的第一艘军舰“万年清”为原型塑造,展现了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为核心的船政精神。临展厅今年计划陆续举办船政职业教育、北洋海军将士生平等特展。二楼是“自强之道”船政历史展陈,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珍贵史料,从五个方面呈现船政深厚的历史和宝贵的精神。三楼带领观众领略新增的“闽都瑰宝——船政文化览胜”,集中展示船政文化传承、对周边社会影响等,比如福州船政局当年用自身不宽裕的经费建设长乐莲柄港水利工程,引闽江水灌溉长乐滨海农田,当地至今受益;游客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中感受船政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在保存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过程中,马尾大手笔建设中国船政文化城,保护修缮了一批重要历史建筑,并以研学为切入点活化利用,让船政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当前,船政文化城加快推进“一个基地、一台戏、一个展馆、一所大学”等“四个一”项目实施,以“一台戏”带活“一座城”,加快古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实施“船政文化基因工程”,推动船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提升船政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三、船政文化厚植民族精神

爱国精神:船政培养出来的我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在抗敌御海、保卫海疆的战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船政所培育的强军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船政培养的将士们,在中法马江战役和中日黄海海战中都有英勇表现。中法马江海战中,中国水师虽因清廷的昏聩颟顸与临阵指挥失误而遭败绩,但是,也因水师官兵的顽强作战与沿岸军民的英勇抵抗,使得法军最终“欲图占据”省城福州的阴谋未能得逞,于一周后被迫退出闽江口外,侵略军头目孤拔也因被袭伤重而死。1894年的黄海战役,水师官兵顽强抵抗、浴血奋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卓绝的英雄气概。世纪末期的两场大海战,彻底暴露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宣告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同时,它也刺激和警醒中国的志士仁人去重新寻找救亡图存的出路、民族振兴的前途。

务实精神: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道光皇帝,到高举“扶清灭洋”旗帜的义和团勇士,许多中国人时而自大轻敌,时而畏敌如虎,或盲目排外,或崇洋媚外,长期未能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与此相反,在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创造者身上却明显可以看到务实精神。福建船政局的创始人左宗棠早年就十分推崇的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力倡经世致用之学的有识之士。除了左宗棠之外,当时许多直接推动过船政事业的人也都具有程度不尽相同的务实精神: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从1866年到1875年总理船政近10年的第一任船政大臣沈葆桢,领导船政局从生产木质船转而生产铁胁船的船政大臣吴赞诚,为维持船政局兴旺局面而殚精竭虑的福建按察使裴荫森,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在德国严格勘验进口铁甲舰的钦差大臣许景澄,等等。在船政事业蒸蒸日上之际,船政学生和造船工人大多数也都能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并逐渐掌握制造和驾驶舰船的科技知识。正是由于有一大批近代中国人踏实的努力,近代中国才曾经有那么多龙旗飘扬的新舰船驶向大海。

创新精神:在闭关锁国多年的中国,办洋务、兴船政本身就是一大创举。尽管在当时保守落后的大环境中创新难免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的限制,在船政文化中,创新精神还是时常闪现。尤其可贵的是,在船政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批人通过自己积极的观察和思考,产生了超越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新的思想认识,他们的思想将对后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乃至未来的共产党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将因此而增加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升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历史地位。

工匠精神:船政文化是洋务运动富国强民浪潮下的产物,经世致用是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脱胎于工匠文化的船政文化与工匠精神在价值表征上有着一致追求,都崇尚精益求精,都渴望利用技术富国惠民。但船政文化诞生于国家内外交困的特殊历史时期,肩负“师夷以制”的历史使命,从技术层面回应、对抗西方海洋文明几乎是其本能的选择。在历史的实践活动中,船政文化超越了传统技术文化的技术流法则,从“道”的层面挖掘、呈现技术文化经世致用的功用,引领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至此,技术文化开始登上大雅之堂,逐步拥有了话语权。

中华民族是一个无私无畏、锐意进取、坚定果敢、自强不息的种族,在船政文化中可以看到民族精神跨越时空生生不息,也迎合了中华儿女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崇敬之情。一个半世纪以来,船政这种探索中国自信自强之路的精神力量不断在发展壮大,始终激励着后人。它既是在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探索复兴之路中探索形成的,也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相关报道:

船政文化的深远影响_历史文化_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fuzhou.gov.cn)

福闻话·船政文化|这里究竟有多牛?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创下多个第一!_腾讯新闻 (qq.com)

八闽文脉·史迹 | 船政:自信自强的传承与赓续 _光明网 (gmw.cn)

论船政文化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 (fjcpc.edu.cn)

【百年船政】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 (fjcpc.edu.cn)

 

相关论文:

[1]胡妍欣.分析船政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118-120.

[2]欧阳进权,王晓霞.福建船政与辛亥革命渊源深[N].福州日报,2021-10-11(004).DOI:10.28240/n.cnki.nfzra.2021.003420.

[3]金秋蓉.船政文化辉映下的工匠精神[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59-63.

[4]许友孝,章青松.弘扬船政文化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市场,2016,(51):137-138.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37.

[5]陈明蔚.新媒体环境下船政文化创新和传播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41.

 

相关图片: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 船政文化研究会.jpg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 来源:船政文化研究会

福建船政 学习强国.jpg

福建船政 来源:学习强国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福建省文物局.png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来源:福建省文物局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部分陈列 福州新闻网.png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部分陈列 来源:福州新闻网

中国船政文化核心区全貌 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png

中国船政文化核心区全貌 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何冰冰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