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美国如何在中东乃至世界输出文明价值理念?

【往期视频】时间:2023-06-08      来源: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      

中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储备和错综复杂的民族教派关系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这个地区也因此冲突常在。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主要讲的也是文明和宗教之间的争端,中东地区很有代表性。

冷战时期,为了对抗苏联,争夺中东地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急剧下降,美国在中东逐步扩大势力范围,并成为该地区最具主导地位的大国。美国致力于巩固在中东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而在其地位和影响力的构建过程中,文明和文化价值理念是其战略重点。

从历史来看,中东是西方基督徒憧憬和向往的地方,耶路撒冷一直是三大宗教争夺的圣城。十字军东征时,西欧传教士就萌发了对中东传教的念头。16世纪,基督教传教活动开始在中东生根发芽。到19世纪,相关活动已经在中东全面展开。因此,早期美国对外文化扩张和输出的方式主要是传教。

我曾经去过黎巴嫩、约旦等诸多中东国家,虽然大部分中东国家还是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但是美国传教士传播的基督教等对中东国家的影响非常深远。福音派是美国在中东传教的主体,他们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教育,通过创办教会学校对当地的年轻一代产生影响;其次是通过医疗事业,即通过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来影响大量的普通民众。可以说,美国早期向中东输出文化价值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宗教来影响大众,主要路径是通过西方基督教向中东伊斯兰世界(主要是黎凡特地区、海湾地区和北非地区的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进行文明和文化的扩张。

1

文明和文化传播是以国家实力为依托的。19世纪末期,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战后,威尔逊总统提出自由国际主义思想,终结了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并确立了一个共识,即美国将引领世界,在国际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后,无论是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还是从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来说,美国都享有极高的国际声望,成为了世界“霸主”。美国思想文化的输出可分为两种类型:政治方式和市场方式。

前者是通过政府的操控来输出意识形态。例如,美国于1917年成立的“公共情报委员会”向全世界输出了其自由国际主义的国际秩序观;而后者则是输出美国的大众文化,主要通过美国商品、美国技术以及“美国化”的生活方式向世界传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美国政府正式开始文明价值输出(或者说文化外交)是在二战期间。特别是在冷战开始后,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手段,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7月,美国成立了国务院文化外交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为国务卿如何运用外交政策提供建议。该机构的成立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此外,美国还有很多非政府力量参与文化外交,主要由个人、志愿者组织以及基金会等组成。

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尤其注重文化输出。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提出“巧实力”,主张不通过硬实力,而是借助软实力来推行外交战略。

希拉里·克林顿在就任美国国务卿后首次参加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宣布,新一届美国政府将开展“巧实力”外交,动用一切手段来重塑美国形象,提高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尽管约瑟夫•奈为“巧实力”这一外交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希拉里在其四年的国务卿任期里真正将之落实到了外交实践上。

在“巧实力”外交理念框架下,希拉里·克林顿协助时任总统奥巴马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灵活运用公共外交手段来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及其所建立的国际秩序。

2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底蕴深厚,许多中东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中国与大部分中东国家关系和睦。

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发动了多场战争,因此,中东人民认为美国是在中东制造争端。尤其是9·11事件后,中东国家对美国的好感度降至最低。

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曾试图修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还专门在开罗大学发表演讲。但是“阿拉伯之春”爆发后,美国对不同的国家的区别对待还是让很多中东国家不满。与此相反,中国通过在中东进行基础设施等投资来帮助这里的人民。然而,中国之于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对其文明的影响可谓是“缺失”的,或者说中国对其他国家文明的影响与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世界的地位并不相称。

3

传播什么?我们需要构建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的更新的中国方案。中国尊重并保护文化多样性,倡导“天下大同”“以和为贵”和“仁者爱人”。想要帮助更多国家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美食和服饰等元素都是很好的传播介质。

怎么传播?中国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要加大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度,尤其要善用新媒体,注重“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并通过他者视角来进行文化和文明传播,如求学于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以色列青年发起的社交媒体账号“歪果仁协会”的传播效果是很不错的。此外,Tiktok等应用在海外尤其是中东有很大的市场,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让外国人自己来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驻华使馆、国际组织和高校智库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组织青年学生交流访问。

对谁传播?我认为要加大对青年群体尤其是Z世代青年的传播,他们既是传播的客体也是传播的主体。比如清华有个苏世民书院的项目,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了解中国有很大的热情,这些人就是我们要非常重视的传播对象。


(本文根据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文晶在“中国文明观重要论述的理论意蕴和实践向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编辑时有删改。)


本期编辑:肖可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