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况
案例:兰州牛肉拉面:美食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播方式:线上+线下
收录时间:2025年1月3日
二、背景目标
兰州牛肉拉面起源于甘肃兰州,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初的拉面融合了回族清真饮食传统。“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是兰州牛肉拉面的特色精髓,要求汤清、萝卜白、辣油红、香菜绿和面条黄。
兰州牛肉拉面是甘肃的文化名片和非遗瑰宝,同时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之一。近年来,兰州市通过非遗技艺展示、新媒体传播、品牌创新和国际推广等多种方式,推动兰州牛肉拉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兰州牛肉拉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甘肃的文化名片,推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通过传承与创新,保护这一传统技艺,让其焕发新的活力。推广有优秀文化和历史的地方美食,展示兰州及甘肃地区的文化魅力,提升兰州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三、创意洞察
1. 在2023年的“V观兰州——探兰州牛肉拉面高质量发展”活动中,非遗传承人马文斌展示了“十二道面”技艺,结合详细讲解,生动呈现了兰州牛肉拉面从和面到拉面的完整过程。这种形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还通过直播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兰州牛肉拉面制作的独特技艺。通过网络直播、自媒体探访、短视频等方式,将兰州牛肉拉面的制作流程、品牌故事和文化背景广泛传播。
2. 品牌如“蘭啵旺”不仅通过现代预包装产品实现标准化和便捷化,还与文化IP如《黑神话:悟空》联名,设计年轻人喜爱的包装,成功吸引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关注。这种跨界合作以文化为核心,为传统美食注入了年轻化、潮流化的活力。
3. 作为回族清真饮食的一部分,兰州拉面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义,包括选材、屠宰和烹饪方式等。为迎合更多样的市场需求,大量商家选择尝试引入更多配料以及延长开店时间。可根据食客喜好,拉出毛细、细、二细、三细、韭叶、小宽、薄宽、大宽、裤带宽、二柱子、荞麦棱、四棱子等多种形状、粗细不同的面条。
四、亮点展示
1. 手工拉面作为本身就极具观赏性的技艺,网络上已有大量在餐馆内现场拉面的视频并引起大量关注度。兰州牛肉拉面第四代传承人现场展示拉面技艺,引发线上线下观众的热烈反响。对于家乡美食和师傅高超拉面记忆的评价在直播评论区中频频出现,体现了技艺展示在文化传播中的情感共鸣作用。
2. 在兰州牛肉面文化美食节中,组织了包括“拉面技艺实践专区”和“文化互动展示”在内的多项活动,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兰州牛肉面的文化故事,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3. 兰州拉面的海外门店也在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陆续开店。确保大部分食材从国内进口,用原汁原味的兰州牛肉拉面打开欧美食客的胃口。兰州牛肉拉面通过“兰州牛肉拉面牵手意大利面”等活动,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在意大利罗马的美食推广中,中国烹饪大师马文斌展示了牛肉拉面制作技艺,进一步彰显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吸引力。
五、传播内容与形式
通过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文化历史讲解以及线下美食节活动,塑造兰州牛肉拉面为地方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线上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自媒体推广等方式覆盖广泛受众;线下通过活动组织、文化节等形式实现深度体验。例如,牛肉拉面美食节吸引了40余家商户参展,形成了文化展示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六、传播效果
兰州牛肉拉面成为甘肃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线上直播观看量破百万,线下活动吸引了数万游客参与,显著提升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文化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兰州牛肉拉面已走向50多个国家,在国际美食交流中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据甘肃省商务厅统计,兰州牛肉拉面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店600余家。
七、案例启示
通过数字化展示、线上传播和跨界合作,兰州牛肉拉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为其他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通过现场体验、实践互动等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为文化传播的多样化形式提供了参考。兰州牛肉拉面体现了回族与汉族等多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以文化为核心,通过品牌创新和国际化推广,兰州牛肉拉面不仅是美食,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案例原链接: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兰州牛肉面:一种特色面食的碗里乾坤 - 传承 - 中华文化符号解读甘肃卷
甘肃日报:兰州牛肉拉面的传承创新与文化魅力
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商务厅 - 兰州牛肉面文化美食节开幕
人民网:兰州牛肉拉面:“原汁原味”走海外--健康·生活--人民网
兰州市商务局:兰州市商务局 工作动态 “V观兰州——探兰州牛肉拉面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兰州树屏食品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