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远古文化,黔西观音洞、威宁鸡公山,桐梓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无不向世界诉说着在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贵州建省时从周边省区划属贵州的地区,迄仍与其历史上的“首属地”保持着密切的文化关系。文化的多元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象。
贵州夜郎文化是中国贵州省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双重边际性、双重性和神秘性。夜郎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区生长和发展的文化,由于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夜郎族人民吃苦耐劳,诚实热情。同时,夜郎文化也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顽强的创造能力,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断对外来事物进行模仿、改造和创作,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夜郎国,这个国家位于大西南地区的西南角,与中原文化相比,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是边缘的,即双重边缘。夜郎文化具有双重性,既开放又封闭。夜郎人渴望了解外界,但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高度警惕外国文化并怀有拒绝的心态。
关于夜郎王诞生的故事,最早见于晋代的《华阳国志》,后为众多史书所引述。影响最大记述最详者数《后汉书》。书中写道:“夜郞者,初有女子浣于月逐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怨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母系氏族社会走向父系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情况,简约地记述了夜郎王兴衰的史事。古夜郎民族以竹为图腾,贵州多竹,今境内的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奉竹为神灵的习俗,不少地方还建有“竹王祠”“三郎庙”。今长顺县境内的金氏家谱中将夜郎侯多同当作自己的始祖,称其为“金竹公”。贵州省会贵阳简称“筑”,也是“竹”演变而来。走进贵州,随处可闻民族民间文学演绎夜郎历史的故事,到处可见夜郎历史文化的遗迹。
夜郎国大致存在了有300多年,遭灭国于西汉未期。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国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又不服从汉朝出面调解。汉朝新任牂牁郡守陈立便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夜郎的末代国王,继而平定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只留下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
随着历史的发展,夜郎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战国、秦汉时期,贵州高原古夜郎文化已初成繁荣。汉朝时期,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夜郎地区开始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随着交通的改善,夜郎地区的文化也逐渐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夜郎文化风格。
现在,贵州夜郎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主要包括威宁中水遗址、赫章可乐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这些遗址反映了夜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为研究夜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总之,贵州夜郎文化是中国地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征。通过对夜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贵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发展。
相关报道
威宁中水,打开夜郎之门? | 中国国家地理网
http://www.dili365.com/ch/article/p5350c3d9e88e063.htm
贵州为什么叫夜郎国?-传统文化-炎黄风俗网
http://www.fengsuwang.com/minjian/yelangguo.asp
夜郎,一个“自大”古国的回声 | 中国国家地理网
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350c3d9e928090.htm
在文物中跨越千年“寻找夜郎”:重构秦汉帝国的边疆_古代艺术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24048
夜郎古韵,诗意新晃——被李白错过的“夜郎国”
http://news.fengone.com/e/20161024/590209.html
相关论文
[1]袁炜. 贵州在“夜郎国”之前有一个“牂柯国”吗 [J]. 文史天地, 2023, (09): 82-86.
[2]蒋云洋,曹明菊. 明月直到夜郎西:传统诗文里的“贵州记忆” [J]. 贵州教育, 2023, (Z2): 34-46+33.
[3]杜天麟. 对开发贵州旅游文化景点的建议与思考——写作为贵州西部大开发闯新路服务之研究[C]// 贵州省写作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202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出版者不详], 2022: 7. DOI:10.26914/c.cnkihy.2022.074528.
[4]王军妍. 夜郎文化的古与今——对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源头的辩证分析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 (09): 59-63.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20.09.011.
[5]罗登宜. 树立宏观开放的大夜郎文化观 共同开发利用夜郎文化资源[C]// 贵州社科联. 2014年贵州社科学术年会学术专场研讨会暨“以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贵州省作协;贵阳市乌当区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4: 4.
相关图片
饕餮纹无胡铜戈
夜郎国遗址
贵州夜郎谷
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境内地扪侗寨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宁菁菁 王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