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文化是贵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贵州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若将屯堡文化放置于贵州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中去看,则不难发现,屯堡文化实质体现了贵州文化发展的基本品格与精神特质。首先,屯堡文化体现了贵州文化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屯堡文化溯其源,它是一种外部输入的文化,是随着外省人员流动入黔而形成的文化。贵州屯堡的历史与性质是十分明确的。明洪武十四年九月,朱元璋命将帅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30万军队征讨云南,洪武十五年二月即平定了盘踞云南的元朝梁王部。南征结束后,明朝在云南和贵州的军事要冲地区,设置卫所,屯兵戍边。有明一代,贵州共设置诸如平溪卫、清浪卫、镇远卫、偏桥卫、兴隆卫、清平卫、平越卫、新添卫、龙里卫、贵州卫、威清卫、镇西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乌撒卫、毕节卫、赤水卫、永宁卫、都匀卫、铜鼓卫、五开卫等近30个卫所。这就是贵州屯堡的来源。随明初“屯军堡子”建立,屯军“家口”以及其他各行各业人员大量入黔,一时形成了贵州移民高潮。屯堡文化最初就是典型的外部文化嵌入,其最后能在贵州落地、生根、发展,成功实现由“外”转“内”,成为贵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贵州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
其次,屯堡文化体现了贵州文化爱国、重信、向善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屯堡的设置,本就是维护一统,巩固边疆的重要举措,故屯堡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爱国、重信、忠贞、向善的文化精神。如屯堡地戏剧目演绎的杨家将、岳家将、薛家将等故事,讴歌的是重信忠义、精忠报国的忠臣良将。这些文化精神与贵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高度吻合,故能融为一体。贵州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爱国、诚信、友善等文化特质。如明代彝族女首领奢香夫人就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不计个人得失,设驿站、开山路、固边疆,积极主动融入多民族文化统一体中,为贵州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贬入黔的王阳明,其《贻安贵荣书》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巩固边疆上发挥积极作用。南明小王朝迁入兴义安龙,“十八学士”彰显了忠信节义,近代贵州苗民在“黑旗张”军队中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显示了贵州少数民族捍卫国家尊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些贵州文化的优秀精神特质,与屯堡文化的精神特质完全一致。
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看来,安顺是贵州目前保存卫所及屯堡遗存最丰富的地区。安顺屯堡多集中在西秀区和平坝区。从现在仍在使用的地名来看,西秀区主要是屯,平坝区主要是堡。“屯”的本义是包起来、卷起来、围起来,特指驻军或屯垦而形成的村落;“堡”的本义是土石构筑的小城,有比较坚实的围墙,且内部较为繁华。当年明朝廷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目的是加强地方稳定。为什么要在驿道沿线设置卫所?安顺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孟凡松博士认为:“在交通要道设置卫所,便于管理,再一个是黔中地区有大量尚未开垦的土地,能为屯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明军进驻之后,在这里开垦出大量农田,保证驻军能养家糊口。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屯堡地区为什么都拥有那么多良田好土的原因。”
贵州建立行省之后,黔中的屯堡地区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因为军户原籍大多是江淮一带,因此在军屯(后发展为民屯)这个特定的历史空间里,自然保留着原籍的风俗和节庆习惯。自成体系的发展路径,使数百年来屯堡里的风土民情绵延不绝。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九溪村是黔中地区最大的屯堡村落,2019 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步行村道,老建筑石墙斑驳,依稀讲着光阴的故事。九溪村的屯堡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总体上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和特点,一般都由正房、厢房及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有的屋面覆盖的石板拼成菱形图案,门头精雕细琢,花窗精美漂亮,随处可见精致的石雕和木雕,每个细节无不传递着吉祥喜庆、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明朝初期名将、贵州都指挥同知顾成的后裔,至今仍生活在这座古韵四溢的石头寨子里。
“屯堡文化不只属于屯堡人,更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我们要保护好这份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毛佩琦说。屯堡文化是鲜活的历史教材。屯堡人至今未改其征南入黔时的服饰、语言、风俗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始终以中原、江淮文化为主导。屯堡人把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写进了家谱、跳进了地戏、留在了家训、融入了仪式,用坚守成就了文化的传奇,为全世界解读和认识贵州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促进民族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重要的启示。今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屯堡文化就是一本生动的“活教材”。
相关报道
2023贵州(安顺)屯堡文化节开幕式在平坝区天龙古镇举行 (guizhou.gov.cn)
悦读安顺 | “包揽”唱演作的屯堡文化!关于它的“非遗之路”,你知道多少?|山歌|地戏|安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_网易订阅 (163.com)
相关论文
[1] 谭德兴.从屯堡看贵州文化发展的精神特质[J].当代贵州,2023,(35):24-25.
[2] 陆青剑,姜雨熙.屯堡文化:贵州建制的历史背影[J].当代贵州,2023,(35):12-15.
[3] 聂娜,向莹,杜延卿.屯堡文化是贵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N].贵州日报,2023-08-30(004).DOI:10.28255/n.cnki.ngerb.2023.005675
[4] 代富红,佘舒婷,杜佳.苗疆走廊空间文化基因研究——以安顺屯堡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06):147-158.DOI:10.13501/j.cnki.42-1328/c.2023.06.013.
相关图片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宁菁菁 王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