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文化

【陕西】时间:2024-09-29      来源:本站      

image.png

秧歌表演 图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秧歌文化概况

秧歌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文化,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秧歌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农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娱乐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秧歌还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对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秧歌文化的发展历史

秧歌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据传最早可能源于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中为了减轻劳作之苦而唱的歌曲,逐渐形成了秧歌。另一种说法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两岸的人民为了庆祝抗洪胜利而唱跳起来,逐渐形成了这种舞蹈形式。此外,还有说法认为秧歌可能与古代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有关。

秧歌在宋代已有雏形,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这被认为是秧歌的前身。

明清之际,秧歌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确记载了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说明秧歌在此时已经广泛流传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以来,秧歌在各地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秧歌,如东北秧歌、华北秧歌、陕西秧歌等。这些秧歌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秧歌文化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

 

秧歌文化的文化特征

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表演者通常穿着传统的彩色衣裳,搭配金银首饰,手持扇子、铜铃或手帕等道具,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边歌边舞,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秧歌的动作多样,包括扭、摆、走、跳、转等,舞者通过身体的扭动和摆动来展现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它源于民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秧歌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适合不同规模和场合的演出。

陕西秧歌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的高原区域,民间俗称“闹秧歌”、“闹秧歌”、“闹红火”。舞蹈动作较为简单,以手部动作为主,舞蹈节奏感比较弱,但舞姿端庄优雅,富有民族特色。

秧歌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农民的劳动智慧、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秧歌的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文化的魅力。

 

秧歌文化的当代传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样,秧歌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秧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秧歌文化节、加强秧歌传承人培养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秧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在许多城市的社区中,秧歌成为了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会定期组织秧歌培训班,邀请专业秧歌艺人进行授课,吸引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参与学习。同时,社区还会在节假日或重要庆典时举办秧歌表演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秧歌文化的魅力。这种传播方式不仅促进了秧歌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还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在一些旅游城市和景区,秧歌表演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项目。例如,在山东的海阳、胶州等地,每年都会举办秧歌文化节或秧歌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的秧歌文化特色,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节庆活动,秧歌文化得以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秧歌文化也开始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传播。一些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秧歌表演的视频和直播,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同时,一些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利用线上平台开设秧歌课程,让更多人能够足不出户地学习秧歌。线上平台的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秧歌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为秧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关报道

走进胶州秧歌:传统艺术的魅力与传承之路

秧歌(陕北秧歌)

陕北民歌响彻平凉大地

秧歌“闹”新春 非遗焕新生

 

相关论文

[1]郑立柱,庞琳.旧貌换新颜: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秧歌戏[J].河北学刊,2024,44(05):218-224.

[2]哈璎芷.非遗舞蹈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海城高跷秧歌为例[J].大众文艺,2024,(14):67-69.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4.023.

[3]马艺菲.舞为人民与生活,创筑传统与时代——新秧歌运动对中国当代舞蹈的影响[J].文学艺术周刊,2024,(13):66-68.

 

相关图片

image.png

秧歌表演 图源:平凉日报

image.png

秧歌表演 图源:平凉日报

image.png

秧歌表演 图源:西部网


本期编辑:晁欣玥、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