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目前留存的遗址主要有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等。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1929年,当一批玉石器从四川广汉流出,人们就开始孜孜不倦地探索四川古代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不懈的努力,很多重要遗址被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诗仙李白感叹的“开国何茫然”的古代蜀国历史正逐渐清晰。
目前,考古学家们已基本厘清了古蜀文明的演进脉络,即以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为代表的宝墩文化,到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再到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金沙十二桥文化,最后到以成都商业街船棺、独木棺墓葬为代表的战国青铜文化,直至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众多的考古发现向我们展现出灿若繁星、明如皓月的古蜀文明。
宝墩古城遗址
宝墩文化遗址(距今4800年-4000年前)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宝墩文化遗址宝墩文化目前被中国考古界认为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属新石器时代,一种主流的看法是,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宝墩文化在陶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其形制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代表。
宝墩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成都平原发展的空白。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之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在环境闭塞、文献记载匮乏的成都平原,出现如此辉煌的青铜文化?答案就在宝墩文化——由八座遗址组成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告诉世人,在三星堆文化之前还存在另一个文化阶段,这一阶段孕育了成都平原的青铜文明。要想寻找古蜀文明的源头,也在宝墩文化。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开放,馆区占地面积约530亩。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职能于一体,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是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出的五大旅游景区之一。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约40公里,北离新兴工业城市德阳26公里,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开放。主馆面积7000平方米,是我国一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共分四个不同类别的展厅,馆内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长逾800米,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于2004年底立项建设,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成都市区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游客则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这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又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是植被茂盛的园林区,游客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可在林间感受自然之趣。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遗迹馆和陈列馆,分别位于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一方一圆,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成为成都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以南,是一座呈斜坡状的半圆形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为7588平方米。
成都博物馆
创建于1958年的成都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成都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0000平米,博物馆主体建筑由南楼和北楼两大部分组成:南楼主要用于办公和科研;北楼主要用于展览展示。藏品近30万件,形成了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较为完整的藏品系列,其中馆藏皮影最具特色,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皮影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品质最优的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成都博物馆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都市博物馆。常设展“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分别荣获第十六届(2018)、第十八届(2020)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截至2020年12月,共举办特展40余场,其中不乏“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外文化大展,超千万观众走进成博,共享文化盛宴。自2020年9月起,成博推出了全国首个针对青少年的周末夜间活动——“周末儿童博物馆”,切实做到以文化惠民促进民心相通。
相关报道:
文明之美看东方|中国上古文明进程中的三星堆古蜀文明 (baidu.com)
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寻古中国·古蜀记》6月10日起央视开播 (baidu.com)
相关论文:
[1]刘卓驭.金沙遗址:古蜀文明的灿烂篇章[J].四川档案,2023,(05):58-59.
[2]王嘉,吴亦铮.古蜀青铜文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印证[N].成都日报,2023-09-16(004).DOI:10.28063/n.cnki.ncdrb.2023.003283
[3]洪芷晗.寻迹古蜀[J].新闻文化建设,2023,(16):196.
[4]黄俏.古蜀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3.DOI:10.27713/d.cnki.gcqgs.2023.000443
[5]黄剑华.三星堆青铜文明特色与影响[J].地方文化研究,2023,11(02):1-9.
相关图片: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宁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