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文化

【吉林】时间:2024-02-23      来源:本站      

长白山文化的历史源流

长白山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不仅是长白山地区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几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长白山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主要包括渔猎文化、畜牧文化、采集文化和农耕文化等。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合各族人民农耕、捕猎,培养了人们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

汉魏隋唐时期,东北少数民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到了宋、辽、金、元、明、清时期,东北少数民族则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进一步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地区受到外敌侵略,涌现出杨靖宇等一大批英雄人物,那个时期的长白山文化中充满了令人敬佩的爱国主义精神。

长白山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长白山文化的传播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先辈通过不断积累和创造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活着的生命,在新时代里正在发生蜕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长白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与长白山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长白山坐落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拥有着绝美的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长白山以及东北的土地,孕育出了诸多古老民族以及诸多源远流长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

长白山文化的基本内涵

长白山文化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基础,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这种文化既体现了长白山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随着“长白山丛书”的出版,长白山文化逐渐为人们所认同。2014年出版的《中国长白山文化》一书,这样来定义“长白山文化”:“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以长白山地区为地理空间范围,以东夷文化为先导,渐以华夏—汉文化为主体的、东北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具有鲜明历史、民族、地域特点的地域文化。”尽管在对这一文化的认知概念上,可能会有局部的差异。但从其基本文化的定义上看,“长白山地区(或区系)”“东夷(东北夷)文化先导”“华夏(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民族内涵”“地域文化”,应当是构成“长白山文化”的基本内涵。

因为自然地理概念上的“长白山”及其余脉,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交叉性;而“区系”作为文化地理概念,可以兼顾山川、民族、疆域等多元涵盖性,可相对准确地界定其文化覆盖区。从这一视角界定“长白山文化”,它应是以长白山主峰为地标,以相关山系、水系交织组成的特定文化区。即南含辽东半岛千山山脉,北延张广才岭东西;东括狼林山脉和盖马高原;西至医巫闾山和大兴安岭以东的松辽分水岭。在这一“山系”与“水系”并重的地区内,就是“中国长白山文化”的基本文化地理区域。

长白山区系的古代民族分布和构成,是一个具有动态分布的民族谱系。从东北地区已普遍认同的族系划分看,主要可分为三系:“秽貊系、肃慎系、沃沮(东秽)系”。如以东、南、西、北的山系和水系的自然分区看,这“三系”的大体分布是:南系:为秽貊族系的“南貊”——包括历史时期的“高句丽(高夷)”和“青丘”;北系:以纵向张广才岭分界;其东属“肃慎”,其西为“槖离”——包括其后的“靺鞨”和“渤海”等;其东系:为“沃沮”和“东秽”——包括“古朝鲜”等;其西系:为秽貊族系的“北秽”和“夫余”——包括由“槖离”南下松花江中游的遗民。与这一基本族系分布的相关考古学文化考察,是这一区域进入青铜时代以后,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长白山文化的主要特征

渔猎、采集、畜牧、农耕相结合的多元的物质文化特征长白山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高林密、河湖纵横。在这优越的生态环境里,各族人民从事渔猎、采集、畜牧、农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历史证明,长白山地区是中国农业发源最早的地区之一。当然,该地区的农业文化与中原地区有显著差别,即农耕一直没有排斥渔猎、采集和畜牧经济,而是与之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形成了与关内“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并由此产生了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这种特色的物质文化,突出表现在边疆性方面。所谓边疆性,就是指长白山地区文化兼有农耕、渔猎、畜牧、采集诸种文化特征,以其多元复合型构成这一边疆区域文化的突出特色。由于它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前哨位置,成为了沟通中国腹地和域外文化的交流纽带,既积极吸收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又与域外文明多有交往和吸纳,这就形成了长白山区域文化强烈的交融性。

质朴、率直、娴于骑射、勇于抗争的尚武精神东北气候严寒,生活条件艰苦,铸就了长白山地区先民吃苦耐劳、朴素节俭的生活习俗。为了获取维系生活的猎物,要穿越茫茫森林、艰险沟壑,去与猛兽搏斗,与大自然抗争,这样就形成了勇猛彪悍、尚武崇实、不事奢华的民风。骑射始终是长白山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许多生活习俗与其有关。长白山先民衣多斜衽、窄裉、箭袖,或短衫马褂,或长袍开衩,这种衣着都是为了便于骑射。其发式风俗,女真人半剃半留,结发为辫,便于马上行动。其婚俗,聘礼重马鞍,新娘进门跨马鞍。其育儿习俗,生子便在子孙绳上悬挂“公子箭”以作标识。游艺活动也尤其喜爱赛骑、赌射等竞技。所有这一切,都映射出长白山先民尚武的文化风范。

善于学习、吸纳先进、乐于创新的意识地域的隔绝、民族的差异,未能阻挡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双向交流,长白山地区出现了多种民族文化:燕文化、箕子文化、夫余文化、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契丹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汉族文化,其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史科技、绘画雕刻、音乐舞蹈、城市建筑等等各个领域。值得强调的是,汉文化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巨大而至关重要的。就东北古代民族发展的历程而言,从遥远的古代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中原地区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并接受中原政权的管辖与统治,这对东北古代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东北古代民族自觉接受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制度的影响,摒弃陈规陋习和落后的政治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等,从而改变了东北古代民族蒙昧落后的状态,逐渐与中原接近。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影响和渗透,最终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萨满文化,是长白山地区诸少数民族传统的原始信仰习俗长白山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大力汲取汉文化的各种宗教意识形态——儒、释、道的同时,始终没有丢弃作为民族传统信仰的萨满文化。历史上,萨满文化渗透到了各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萨满祭祀中那通宵达旦的狂歌漫舞、阖族欢聚的喜庆筵宴,都反映出长白山先民豪爽、开朗、热情、奔放、英武彪悍的民族性格。长白山地区古族的萨满世界是相当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是中华北方民族极富特点的历史文化现象。

长白山文化洋溢着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长白山地区处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前沿。早在17世纪,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领土完整,这里的各族人民便对沙俄入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涌现出以萨布素为代表的杰出人物。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并强占14年之久,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始终没有间断。在白山黑水间的莽莽林海、崇山峻岭,到处都有我们的抗日队伍,出现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周保中等英雄人物。丰富的文献、资料、著述,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长白山地区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历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长白山文化的又一特色。

长白山文化的传播价值

长白山文化是先辈通过不断积累和创造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活着的生命,在新时代里正在发生蜕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传播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促进东北区域文化发展中华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差异较大的区域文化。长白山文化具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灵山秀水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文化特色蕴含于长

白山地区的历史文脉和民族特色中,其文化个性是其他区域文化所不具备的,其文化形象独一无二,难以复制。这些都是长白山区域文化能够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发掘长白山历史文化,追踪长白山地域民族特色,凝炼长白山区域文化风格,加大长白山文化传播力度,均有利于促进东北区域文化发展。

有利于推动东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经济是一种互融互动的关系。离开文化研究经济,很难理解真正的经济,而文化发展也需要经济的支撑,提升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各国竞相较力的目标。长白山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宽度和广度,将其推行为创意产业文化,其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都会非常丰厚。长白山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旅游文化,而旅游业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长白山各种文化资源可借助旅游业这个文化产业平台得以挖掘、提炼、宣传、整合与发展,能够对整个东北的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的时空扩散。长白山不仅是东北宝地,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是我国的文明标志之一,也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与民族特色,具有无穷魅力。这种区域文化虽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但也应该具备离开本土、在异地生根发芽的能力。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必然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与融合。长白山文化的扩散与传播,可以使世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相关报道:

寻脉长白山溯文化源起

长白山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长白山文化历史 长白山天池传说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相关论文:

弘扬长白山文化 打造美丽吉林的“白山样板”

文化自信自强视角下长白山文化研究现状与趋势

深挖长白山文化资源 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

长白山文化发展与当代传播路径研究

长白山文化的符号特征及传播价值

中国东北地区的“三大地域文化”

 

相关图片:

本期编辑:申金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