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文化

【福建】时间:2024-09-04      来源:本站      

3928961.jpeg

闽语(Min Chines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种系或被称为汉藏语系汉语闽方言,总体使用人口超过七千万人,主要分布于福建,也分布于浙江南部、台湾、广东和海南及海外。 闽语是各闽方言的统称,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在国内和东南亚等地广泛使用,对维护华人民族文化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闽语有助于揭示汉语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具有极高学术价值。

一、闽语特征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二、福建七个方言区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莆仙方言区分布在宋代的兴化军,明清的兴化府,全境为木兰溪流域,以莆田城关音为代表。又按莆田、仙游二县,分为南北两片口音。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泉州、漳州,明清的泉州、漳州二府和永春、龙岩二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原龙岩州二县由于受客方言影响成为西片口音,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金溪上游,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属于金溪流域。

闽中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延平府,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闽客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汀州,明清的汀州府。南片口音分布在汀江流域,上杭音较有代表性,北片口音则处于沙溪上游的九龙溪两岸,宁化音较有代表性。整个区可以旧府城长汀音为代表。

三、福建方言形态

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但是大部分福建方言是有文字而且互通的,它不是现代汉语,而是古代汉语形态。举个例子,我们普通话说“他站在厨房用筷子吃粥”,如果用福建各地方言来描述,会有许多种发音。但是如果翻译成文字的话,大部分方言可以翻译成“伊企灶前使箸食糜”,具有古文之风。福建方言中存在着大量古汉语词汇,这些词汇不会因为地域区别而改变。虽然福建方言发音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表达形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这也是福建方言的研究价值所在。

四、闽语形成原因

中原汉民入闽始于汉晋时期,延绵不断两千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出发地、不同迁徙路线的中原汉民,带进福建的官话也都不一样。到了宋代,随着中原汉民人数的增多,诸多不同方言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福建初步形成了八个方言区。宋代以后,福建各方言虽然也在变化,但是基本格局就已经定下来了。

福建、浙江所在的浙闽丘陵地理单元,与江南丘陵、两广丘陵组成了东南丘陵。从地形图可以看到,福建地区的山最为密集、破碎。这种环境对语言产生了两种影响:一、外界方言很难渗透进入;二、内部交流也有了障碍。这就造成了闽语古老、进化慢,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或当地土著古老的词汇。破碎的山地环境,又让内部分化成不同单元,闽语分支又有了不同发展,因为沟通困难而有了“十里不同音”现象。

除了山的阻隔,还有水的切割。河流在山地环境中,来回曲折蜿蜒,形成了复杂的流域环境。东南地区河流本来就短小,而福建的河流,在山的阻隔下,又有更多小、微流域。方言也几乎因流域而分割成不同的文化空间。

尽管很难被外界进入,但四周的山体还是留下了不少隘口。这些关口,成为邻近地区文化进入的窗口。汉武帝灭闽越后驻军多为吴人和楚人,他们将母语带入福建,形成了原始闽语。西晋末年中原汉人入福建,带来了中原汉语音素。吴语使浦城吴语化;赣、客家语使用者让邵将地区客、赣化;闽南人与客家人迁入沙溪闽中语;兴化地区(今莆田)与闽东交流形成莆仙话。不同时空的交流,形成了不同方言分支,这是闽语特色。

闽地历史上长期处在天高皇帝远的未开发地区,中央颁布的“车同轨书同文”等的一些政令,执行效率和效果比北方差得多。

闽地民族众多,而且长期保持各自的语言风俗,即使汉族南迁,也未形成较强影响力,例如客家文化。

南方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较少,虽然也发生过湖广填四川,中原人南下,但是迁徙之后,由于高山阻隔等原因,相互之间交流很少,语言的发展与文化传统的传承也大不相同。

五、福建方言传承与发展

目前,福建省一些重点方言区都开展了方言文化进课堂、进媒体等工作,推进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地方群众文化生活。在方言进课堂方面,2009年以来,厦门组织专家编写《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材,将方言教育列入学校选修课程,逐步推广到所有幼儿园、小学、中学。

在方言进媒体方面,有福建电视台《福建方言文化大赛》、厦门电视台《卫视频道》、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唱歌拼输赢》《中华闽南语歌手大奖赛》,福州电视台《攀讲》系列节目,莆田莆仙话、南平浦城方言《讲古》节目,龙岩客家语新闻等电视台频道和节目,也有福州《左海之声》、厦门《闽南之声》、泉州《刺桐之声》、漳州《欢喜来聊天》、龙岩《我们客家人》、平潭《鱼干海蛎饼连连侃》等方言广播电台频率和节目。

2019 年 6 月 1 日,“说咱闽南话”App正式上线。闽南语字词典、闽南语歌曲、闽南追剧社……一个个有声栏目极具闽南味。如今,这个App已经拥有遍布全球的 22 万名注册用户,其闽南语 AI 智能语音转换功能自2020年10月上线起,至今已累计被使用超270 万次,无论是不是闽南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据最新统计,全世界约有 7000 万人使用闽南话。闽南语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众、海外福建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

福建方言以其悠久性、丰富性、辐射性、开放性著称于世,它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至今还是数千万福建籍侨胞和台胞经常使用的思想与情感交流工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报道:

福建七个方言区,当然不止闽南话。 (sohu.com)

福建人的方言有几种?福建话为什么会“十里不同音”?|汉语|闽语_网易订阅 (163.com)

福建风情丨揭秘福建方言:闽方言种类繁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baidu.com)

福建人说话,为什么相互听不懂?_方言 (sohu.com)

闽南语——源自福建南部的独特方言及其文化价值 (baidu.com)

 

相关论文:

[1]王云霏,秦娴.古老乡音的年轻回响[N].福建日报,2024-04-16(005).DOI:10.28232/n.cnki.nfjrb.2024.001537.

[2]王云生,陈斌.加强福建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J].海峡通讯,2016,(07):24-25.

[3]胡沧泽.闽文化第九讲福建方言[J].政协天地,2011,(10):61-64.

[4]李益彬.福建省语言地理特征探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2):43-44.

[5]刘福铸.陈衍及其《福建方言志》述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15-18.

 

相关图片:

闽剧 中新社.jpg

闽剧 来源:中新社

闽语史料 东南网.jpg

闽语史料 来源:东南网

清初闽语方言分布 中国国家地理网.jpg

清初福建方言及其在外省分布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东山方言音韵字典 文明网.jpg

东山方言音韵字典 来源:文明网

福建地形图 初高中地理网.jpg

福建地形图 来源:初高中地理网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何冰冰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