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现又被称为“昆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声腔、剧种中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不仅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宛如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文化的发展历史
昆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元末明初之际,它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起初,昆山腔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仅限于苏州一带。然而,随着魏良辅等人的改良,昆曲逐渐走向全国,并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融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成为南戏系统中的重要曲种。
昆曲文化的文化特征
在文化特征方面,昆曲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昆曲的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此外,昆曲还注重舞台美术和服装设计,传统昆曲通常把服装称作行头,基本沿袭了明代的风格,后又吸收清装、旗装的服饰特点,戏衣名目众多,主要有蟒袍、官衣、披、褶子等二十多种,颜色鲜艳热闹,纹饰丰富多样。
昆曲在表演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表演手段高度综合,角色行当分工细致,包括老生、小生、旦、贴、老旦、外、末、净、付、丑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艺,使得昆曲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以及陈旧的故事情节,使得它难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演出市场逐渐萎缩。尽管如此,昆曲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人们做出了各种努力。例如,增加投入改善从业人员待遇、奖励昆曲艺术家、培养继承人、重视史料的整理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昆曲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昆曲文化的当代传播
在当代,昆曲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舞台演出、影视作品、互联网等。传统的舞台演出仍然是昆曲传播的重要方式,但受限于时空因素。影视作品可以扩大昆曲的影响范围,但往往缺乏现场感染力。互联网则为昆曲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例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白先勇不仅高度重视昆剧的推广普及,更充分认识到传播策略在推广昆剧中的重要性。他利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频频亮相,以充足的耐心回应记者提问,从而引来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众多主流媒体对青春版昆剧的热情报道和持续关注。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源于对昆剧之美的唤醒,以及对受众需求的满足。
此外,昆曲的传播也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例如,游戏《王者荣耀》推出了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同名皮肤,邀请知名昆曲演员为其配音,以纯正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唱腔赋予角色皮肤以灵魂。这种跨界的合作方式,不仅让年轻观众在游戏中接触到昆曲文化,也增加了昆曲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相关报道
著名戏剧家白先勇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把昆曲青春的生命力找回来
相关论文
[1]郑培凯,岳美缇.昆曲小生艺术[J].书城,2024,(10):5-15.
[2]赵刘昆,张立群,陈启勋.昆曲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特点、问题与趋势——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心[J].戏剧文学,2024,(09):102-109.DOI:10.14043/j.cnki.xjwx.2024.09.008.
[3]沈家玉.新时期戏曲振兴的发展进程研究——以昆曲为例[J].当代音乐,2024,(05):65-67.
[4]陈忆澄.从“活化石”到“新国潮”:昆曲艺术当代传承的消费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23,(04):274-284.
[5]史钰婷.与时偕行:昆曲艺术的现代化传播策略探究[J].美与时代(上),2024,(01):55-58.DOI:10.16129/j.cnki.mysds.2024.01.008.
相关图片
昆山巴城·重阳曲会表演现场 图源:中国日报网
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现场 图源:光明网
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为澳门青少年介绍昆曲 图源:中国青年网
戏曲百戏博物馆 图源:半月谈
本期编辑:晁欣玥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