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文化,作为中华园林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苏州园林时,历经东晋、唐宋、明清等时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精妙绝伦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文化的发展历史
苏州园林文化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繁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
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园林,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园林文化的文化特征
苏州园林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首先,苏州园林的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其次,苏州园林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最后,苏州园林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此外,苏州园林还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总的来说,苏州园林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湛的艺术技艺,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和代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如今,苏州园林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文化内涵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苏州园林文化的当代传播
在当代,苏州园林文化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走向了世界舞台。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展示了苏州园林文化的当代传播。
苏州地铁6号线将园林文化融入了地铁站点设计中。最具园林特色的站点为拙政园站,其站内设计提取了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三角形、六边形作为全线装修的两种基本形制,展现出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精巧和人文荟萃的雅致。这种设计不仅让乘客在乘坐地铁时能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韵味,也进一步提升了苏州地铁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以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例如,“金玉满堂”文创香插礼盒和“一叶知秋”铜挂件等产品,将苏州园林的元素和精髓融入其中,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富有文化内涵。这些文创产品的推出,不仅为苏州园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拙政问雅”是基于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拙政园开发的一个文化旅游创新产品。该项目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跨媒介艺术手段,将中国园林转述为当代美学空间,为公众打造了高品质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该项目不仅打破了传统旅游淡旺季的界限,还实现了园林美学与生活的跨界,为苏州园林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州古典园林在推进遗产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苏州古典园林面向全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活动,如园林书法描红研学、网师园园林模型制作研学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苏州园林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相关报道
相关论文
[1]马笑天.有无思想下苏州园林匾额楹联意境空间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4,(06):66-68.
[2]周详,刘雅旭,谢伊鸣,等.景观人类学视角下遗产阐释体系建构与多元认知研究——以苏州园林为例[J].风景园林,2024,31(10):17-27.
[3]徐睿铌.解读苏州园林的古典设计理念——以苏州艺圃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0):68-71.
[4]毛嘉勉.中式审美下的苏州园林[J].大众文艺,2024,(08):46-48.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08.017.
[5]巫佳玥,张丽.新媒体时代苏州园林的数字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5):161-163.DOI:10.19921/j.cnki.1009-2994.2024-05-0161-054.
相关图片
园林一景 图源:澎湃新闻
游客游览苏州园林 拍摄写真 图源:澎湃新闻
拙政园红叶 图源:环球时报
苏州地铁6号线将园林文化融入了地铁站点设计中 图源:中国青年报
本期编辑:晁欣玥 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