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蒙古国结束。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档案”“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徽州千年宗姓档案”三项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记忆遗产等六项。
目前,包括新入选的三项文献档案,我国已有17项文献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成都老茶馆档案:成都茶文化 古老的韵味
要了解成都,一定不能错过成都的茶馆。“成都老茶馆档案”现存于成都市档案馆,这些档案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征,完整保存了中国茶馆文化的成都样本 。
“成都老茶馆档案”收录了1903年到1949年期间成都市茶馆相关的营业执照、茶馆统计表、业务文件、印刷品等,共6345件,内容涵盖老茶馆日常经营、行业管理、多元功能、文化交流等,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历程,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茶文化的原始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史料记载,清末,成都街巷516条,茶馆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饮茶,是成都人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
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另一项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印刷技艺世代相传,为藏族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被誉为“中国活版印刷的活化石”。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有一座古老的德格印经院。走进印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木质经版。这些经版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藏文,是制作经卷的重要工具。300年来,在古木、烟墨与酥油相杂的浓浓暗香中,德格印经院的一代代工匠,用精湛的技艺,将经文雕刻在木板上,再通过制墨造纸、印刷工艺等环节,将经文制作成册。每一本经卷都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德格印经院,1703年开始刊刻,现完整保存古印版228814块,大部分使用藏文,也有早期雕刻的梵文雕版。印经院现存雕版版材采用致密坚硬的桦木,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复制木刻。闻名的《甘珠尔》就由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名工匠雕刻5年,才完成全书的印版刻制工作。正是有了这些精细的印版,许多重要的藏民族文化内容才流传下来。
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便收藏于德格印经院中,还有稀世珍本《汉地佛教源流》和早期医学名著《四部医典》以及最古老版本《般若波罗蜜多经八千颂》等都收藏在此。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记录家庭历史传承
黄山,古称徽州。徽州之美,不仅有壮美景观黄山,更有蕴藏在黄山脚下历史悠远的徽州文化。“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让人感受到徽文化岁月的印记,讲述了徽州家庭历史的传承。
走进安徽黄山市档案馆,翻阅一个家族,一部族谱,就像打开一段被封存的家族历史回忆。黄山市档案馆申报的“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共427部、2235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近千年历史,是徽州(黄山)地区以宗姓文化为基础构建官府、氏族、乡绅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原始记录,真实反映了地区的宗姓文化形态。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历经沧桑,讲述着古老而永恒的故事。档案反映了徽州氏姓、氏族长达千年,遍布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过程。
在清代汪氏家谱中,包含汪氏族训十条,涉及了孝父母、友兄弟等,优良的家风家训通过家谱,传承家风、涵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后世都有激励的重要作用。
“徽州千年宗姓档案”,不但记载了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了与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是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总台央视记者:梁铮铮 高伟强
编辑:宁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