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观点
城市
文明观
艺术
民俗
中医
遗产
图书
关于
2023-11-23
共存:探索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新思路
“2023年9月,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女士在访华期间参访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对遗址猿人洞保护建筑成功应对今年特大暴雨灾害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深表赞叹,这个保护建筑隔绝了风雪冰雹等自然灾害对遗址本体的直接破坏,在有效保护的同时,又确保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全球遗产保护地保护珍贵的遗产提供了借鉴,也为遗产...
2023-11-21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近日,河北宽城的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的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遗产总数增至22项,继续居于世界首位。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农业文化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努力的肯定。中国...
2023-11-17
激活文化遗产资源 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平台
10月28日,新建成的殷墟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这座以青铜色为主基调的“鼎”形建筑,总投资10.6亿元,占地面积17.7公顷,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全方位展示辉煌灿烂的殷商文明。“馆内的展陈广泛运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在展示方式上,突出‘...
2023-11-16
让农业文化遗产变成发展“聚宝盆”
据媒体日前报道,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在漫长的历史...
2023-11-15
护水脉、延文脉北京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取得重要成果、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于年底开放……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14日举办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活动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表示,2020年以来,北京在大运河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发掘项目669项,发掘面...
2023-11-13
“乌衣巷”“山塘街”入选 江苏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
地名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数代人丰富的记忆与情感。近日,江苏省民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公布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出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57个...
2023-11-09
陕西汉中: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健全 力促古老非遗焕发新生
记者13日从汉中官方获悉,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该市非遗保护体系基本健全,传承传播活动常态化开展,区域性整体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非遗融入大局、服务发展、惠益民生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不断凸显。图为宁强羌绣。汉中市委宣传部供图据悉,目前该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05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68个,市级119个...
2023-11-02
国风静巷胡同摄影展用京味文化留住老城独特记忆
门洞过道儿下棋的老大爷,光影交织下的鸟笼子,热心为冬奥加油的胡同大妈……一个个生动的场景、鲜活的人物,当观众步入这家位于东城区胡同里博物馆,不管是北京土著还是远方来客,都会被那份浓浓的京韵所吸引。4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东城区分会场——“东四之美,美中之美”国风静巷胡同摄影展,...
2023-11-24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青岛两地上榜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
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名镇名单,确定10个村(社区)为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10个镇(街道)为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玉皇山路社区入选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茂腔、剪纸、扎染、葫芦烙画、手工雕...
以郑州为例,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新媒体时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利用新媒体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传播,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
2023-11-20
世界遗产保护与合作中的中国贡献
提起世界遗产,很多人都不陌生,中国的长城、故宫、泰山,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都名列其中。在9月闭幕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与202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举办: 全景展示非遗魅力 弘扬发展黄河文明
大展现场观众好奇体验非遗项目大河欢唱,“晋”见非遗。11月7日至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太原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为观众带来一场非遗视觉盛宴。本次大展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沿黄九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7200平方米...
“带得走”的乡村文化能“出圈”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华茶奥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现场展示了炒茶技艺,通过“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手法的反复炒制,一锅香气扑鼻的茶叶悠然诞生,引得观众纷纷拍照点赞。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
重庆黔江:传承非遗土陶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11月11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石鸡坨土陶非遗工坊,工人检查陶坯的干湿度。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把非遗项目濯水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建起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工坊,由非遗传承人对脱贫户、大学生等进行技能培训,并将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员招聘到土陶制作相关企业就业,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助...
2023-11-11
故宫雕版馆开放
观众在故宫博物院雕版馆内参观。杜建坡摄展出的清代宫廷雕版及印书。故宫博物院供图近日,故宫博物院新开设一处专题展馆——雕版馆,位于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开馆展览“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以库房式陈列的形式展出文物1.5万余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此类专题文物展览。中国...
孙毅华:敦煌壁画建筑形象何以兼容东西?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敦煌壁画保留的建筑形象有几何?它们如何呈现东西方不同建筑风格的交流与互鉴?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孙毅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敦煌石窟目前保留了多少古代建筑形象?孙毅华:...
cicc@cip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