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文化

【甘肃】时间:2024-08-27      来源:本站      


马蹄寺石窟,图源:澎湃新闻

石窟文化概述

石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形式,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中国的石窟艺术主要兴盛于北魏至隋唐时期,尤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石窟艺术不仅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而且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的精华,融合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与审美情趣。中国现存的石窟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一些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石窟文化的历史发展

石窟艺术不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它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现实与社会变迁,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十六国时期,由于佛教在甘肃传播较早,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 年),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天水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永靖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现存众多窟龛及丰富的雕像、泥塑和壁画。同时期,北凉王沮渠蒙逊开凿天梯山石窟,此后北魏至隋唐,甘肃石窟文化迎来繁荣时期。

北魏时期,庆阳北石窟、泾川南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相继开凿,北周和隋朝又掀起石窟修凿高潮,唐代莫高窟大规模开凿和修缮,现存洞窟众多,保存大量壁画、彩塑和唐宋木构窟檐,是中国石窟发展演变的缩影。

宋元明清时期,虽石窟开凿规模和数量相对减少,但仍有小规模开凿和修缮活动,风格和题材逐渐贴近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部分石窟得到重修和保护,文人墨客的研究和记载为后人了解甘肃石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甘肃石窟文化跨越多个朝代,历经千年不衰。它犹如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石窟文化的当代传播

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等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使观众能够在线上欣赏石窟艺术,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此外,2023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览,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各个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通过数字装置和全感官互动式观展,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赏视角和体验。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文化遗产领域重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优秀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敦煌艺术大辞典》《俄藏敦煌文献叙录》《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等学术专著10余部,推动了石窟文化研究的开展。

央视网纪录片《石窟中国》通过讲述几代石窟艺术的保护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石窟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活动的舞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关报道

何谓石窟?一文读懂中国石窟的时空之美_北京日报网 (bjd.com.cn)

中国石窟艺术 | 中国文化研究院 - 灿烂的中国文明 (chiculture.org.hk)

莫高窟简介-敦煌研究院 (dha.ac.cn)

千年流韵——甘肃的石窟艺术 - 敦煌文化 -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gswbj.gov.cn)

敦煌莫高窟: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及其文化意义 (baidu.com)

甘肃石窟:玉如意上的千年佛国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相关论文 

[1]杨文,张玉河.甘肃石窟艺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评《中国石窟艺术莫高窟》[J].中国油脂,2022,47(07):162.

[2]姜炳生,马英莲,安登贤.麦积山石窟文化品牌建设与国际传播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2):84-89.

[3]陈慧英,陶丽萍,张国超.麦积山石窟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对策[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8(02):83-86.

[4]唐慧,刘小蓓.甘肃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特征及申报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813-20815.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6.169.

 

相关图片

敦煌莫高窟,图源:每日甘肃网


麦积山石窟,图源:新华社

天梯山石窟,图源:每日甘肃网

张掖马蹄寺石窟,图源:甘肃发布

游客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图源:甘肃省文物局


本期编辑:王潇悦  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