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文化

【河南】时间:2024-07-29      来源:本站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靠山吼”,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戏剧文化。2006年,豫剧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豫剧文化的历史发展

河南豫剧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后期。民间艺人在时兴的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秦腔、北曲弦索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最初的豫剧形式——河南梆子戏。

清朝前中期,国家安定,社会繁荣,河南梆子戏在河南艺术团体的巡演中逐渐发展壮大。辛亥革命之后,演员们开始建立独立舞台,编写脚本、唱段,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剧目,对乐器、妆容、服饰、布景等也逐渐有了规范性要求。河南梆子戏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新中国成立进一步促进河南梆子戏的繁荣,官方为河南梆子确立了新名称:河南豫剧。河南豫剧发展迅速,豫剧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编排了一系列紧随时代脚步的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梨园春》、《约束》、《苏武牧羊》等。


二、豫剧文化的基本特征

生活气息浓郁:豫剧的大量剧目取材于河南的本土生活或民间传说,传统戏的包公戏、杨家将戏、《洛阳轿》、《王金豆借粮》,现代戏的《朝阳沟》、《李双双》、《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都饱含河南人民日常生活内蕴,戏里刻画的各种人物形象,都鲜明地展现了河南农民的气质性格。依托深厚的本土气息,豫剧获得了广泛的民众基础,民众很容易将自己代入戏中,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如果将历史上的经典豫剧剧目联系起来从整体上看,可以大致看到河南农村数十年来历史变迁的缩影,呈现完整的中原农村社会生活的民俗景象。

地域特色鲜明:由于河南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语言风格、声音语调、民风民生都有所不同,以至于豫剧在不同地区的唱法各有特色,形成了豫剧四大流派。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豫东调”,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呈现激昂、豪放、明朗的风格特点;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豫西调”,声大腔圆,风格深沉、浑厚、朴实;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祥符调”,旋律上行,跳度大,多俏皮腔,真假嗓结合并用;以豫东南为中心的唱法“沙河调(豫南调)”,风格则粗犷、高亢、激越、气氛热烈。唱腔的不同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民的民风民情特点。

注重兼收并蓄:尽管豫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但豫剧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曲调,注重将特有的地方艺术特色与中原文化精神相结合,逐渐形成兼具地方性与大众性的戏曲文化。正如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等专家在第六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理论研讨会上所表达的,豫剧不仅是河南的地方戏,而且是大半个中国的地方戏。新中国成立后,豫剧超越河南,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三、 豫剧文化的当代传播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常娱乐的方式愈来愈多元,豫剧艺术也因此受到冲击。为持续推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河南政府与广大豫剧人一直走在前列,探索新时代豫剧文化传播新路径。

豫剧院团组织和豫剧从业者抓住时代机遇,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豫剧之美突破时空,走入更多民众的视野。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开启了豫剧直播之路,全网粉丝超百万。富有创造力的青年豫剧演员推陈出新,融合网络热点来“破圈”引流,为当代豫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吸引了巨大流量。

河南媒体也纷纷发力,将豫剧文化品牌栏目由电视搬至网络,在延续老牌节目生命力的同时,还打造了一系列创新豫剧栏目。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开创了短视频平台“梨园频道”抖音号,粉丝达近五百万。河南卫视则为老牌电视栏目《梨园春》开创了线上官号,在“吸粉”之外,还为专业豫剧演员打造了线上第二剧场“dou有好戏”。同时,河南卫视《梨园春》还联合“抖音直播”打造“梨园又一春”抖音专场晚会,首次直播创下3944.9万人次观看的好成绩。

随着音乐节、艺术节、文化小镇等线下文化产业的兴起,当代豫剧文化的线下载体也更加多元。2023年,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在河南多个城市举办。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表示,豫剧还可以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开发戏曲主题古镇,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豫剧博物馆,加大戏曲文创产品开发,让传统戏曲焕发新光彩。

文化能否永葆活力,文化本身更是关键。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领跑票房,影片中“豫剧+摇滚”的配乐火爆出圈。该配乐由洛阳豫剧院首席板胡琴师李洪超和洛阳知名乐队斑马森林联袂制作,改编自《探阴山》《包公辞朝》《包青天》《穆桂英挂帅》《下陈州》等豫剧中的经典唱段,由河南省知名戏曲演员张晓英演唱。张晓英表示,这是老腔新唱的魅力,时代在变,戏曲也要跟上时代步伐。

 

相关报道

豫剧 - 河南文化网 (hawh.cn)

中国传统艺术豫剧的由来与特点_科普中国网 (kepuchina.cn)

聆听豫剧沙河调的前世今生 -漯河日报 (lhrb.com.cn)

豫剧(中国戏剧)_豫剧的简介、特点、代表作以及历史发展_汉程文艺 (httpcn.com)

戏曲·豫剧 | 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河南文旅元素成了“顶级流量”_中国网 (china.com.cn)

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豫剧如何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搭台唱戏?_议案提案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enan.gov.cn)

 

相关论文

[1].      李欣.河南豫剧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戏剧之家,2020,(31):33-34.

[2].      刘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76-79.

[3].      尚嘉宝.当前豫剧的传播困境与对策探析[J].东方艺术,2023,(04):121-127.

[4].      殷末之.论豫剧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3):37-40.

 

相关图片

图片1.jpg

豫剧《锦娘》,图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图片2.jpg

豫剧《桃花庵》,图源:河南文化网

图片3.jpg

豫剧《五世请缨》,图源:国际在线

图片4.jpg

豫剧《宇宙锋》,图源:河南文化网

图片5.jpg

金不换、徐福先夫妇同台演绎豫剧《草根秀才》,图源:河南日报

图片6.jpg

新编豫剧《红梅记》,图源:文旅中国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