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文化

【河南】时间:2024-07-29      来源:本站      

一、殷商文化概况

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商丘是“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心中的“殷商之源”。而安阳则是殷商文化的重要遗址殷墟所在地,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于200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商文化大体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先殷商时期,从帝喾在殷的高辛建都亳开始,至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殷朝,其间约400年的历史,主要代表人物有华夏文明始祖帝喾;二是殷朝时期,从公元前1600年殷朝建立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殷纣,其间历时554年,主要代表人物有商武王成汤;三是殷宋时期,从公元前1040年周天子封微子建立宋国开始,到公元前286年宋国被灭,历时754年,主要代表人物有创立“仁德”文化的微子、孔子先祖孔父嘉;四是宋后时期,从公元前286年宋国被灭至清朝末年,在这历史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殷商文化逐步溶化为以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三大体系。


二、殷商文化的代表元素

一是殷墟古建。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过去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中心,商灭亡后沦为废墟。殷墟宫殿宗庙区有着完善的礼仪建筑体系,布局谨严,不同区域有着明确的功能区分。同时,殷墟都城内将宫城与居民区严格分开,突出商王宫殿的中心地位,有着科学的城邑规划。这种建置布局历经汉唐、宋元乃至明清都未曾改变,有着明确的礼制性特点。除宫殿外,殷墟都城内还有大量四合院式的建筑基址,尤其是2002年发掘的殷墟徐家桥村北一建筑群最典型。这种建筑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面房屋连为一体的“回”字型结构,另一种则是四面房屋互不相连、各自独立的结构。这种四合院的建筑布局萌芽于夏朝,形成于商代殷墟时期,对中国居住院落形态影响深远。

二是甲骨文。《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朝统治者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需要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甲骨文由此诞生,亦称“卜辞”。殷墟甲骨文是现存最古老且自成体系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殷商甲骨文于清末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至今已发现约十五万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各方面,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革新与发展。

三是青铜器。殷商时期,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手工业迅速发展,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著名青铜器,体现了殷商高超的文化水准和铸造技术。殷商时期,人们从崇拜祖先转为巫文占卜,青铜器的饕餮纹饰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情感。殷商青铜器不同于仰韶彩陶,彩陶纹饰多是柔美的,是花草虫鱼的生动写实,而青铜器纹饰的线条更为威猛和狰狞,呈现一种狞厉之美,体现了殷商民族的想象力与天真性。


三、殷商文化的当代传播

韩书清是安阳市青铜器铸造技艺和甲骨文篆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多年致力于殷商文化研究和青铜器、甲骨文产品的设计制作。关于殷商文化和殷墟文物怎样“活”起来这一命题,韩书清认为,需要挖掘更多文化元素,制作精美的文化产品投放到市场,也要借用文化活动,让殷商文化主题产品与民众面对面。因此,韩书清将相关文化产品搬进了殷都区的甲骨文书屋。印有“四方来雨吉祥 东西南北授禾”的镇尺,寓意“福满全家”的桶状摆件,以殷墟出土文物亚长牛尊为原型的青铜仿制品,外包装上印有甲骨文图案的茶饼等,成为殷商文化的现代载体。

在文创产品之外,河南文旅也致力于通过动画IP的方式推广殷商文化。《殷墟之甲骨文密码》是我国首部全景呈现殷商文化和甲骨文传奇故事的动画作品,影片将以妇好、武丁以及黄河吉祥物六“河宝”为主要角色,创新话语方式,实现殷商文明的现代化表达、具象化传播。

2024年1月5日晚,“大邑商之夜”时装秀在基本完工的殷墟博物馆一楼大厅上演。时装秀分为“玉佩琼琚”“熔金凝华”“萃图成字”“活力绽放”4个系列,共展示了80套融合甲骨文字、青铜纹饰等殷商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服装,设计者通过时尚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关注殷商文化,感受商文明的博大精深。

2月26日,殷墟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这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为增加观众参与感,车马遗迹展厅采取边修复、边展示的展陈方式,甲骨文展厅里设置了数字海报和数字互动环节。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多媒体交互……殷墟博物馆新馆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打破传统展厅的静态展示,调动游客多维感官沉浸式体验。3000多年前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蓬勃生机。

 

相关报道

殷墟文化 | 《殷墟之甲骨文密码》 将全景呈现殷商文化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henan.gov.cn)

走访甲骨文书屋:两种风格碰撞 激活殷商文化生命力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henan.gov.cn)

殷墟:一座博物馆和它幕后的故事_腾讯新闻 (qq.com)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写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_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聚焦殷商文化丨李庚香:构建殷商学,探寻中华文明之源-大河网 (dahe.cn)

关于殷商文化的论证与思考 (thepaper.cn)

 

相关论文

[1]. 杜光华.殷商文化的发掘及当代价值研究[J].南方文物,2020,(04):111-114.

[2]. 宋镇豪,李雪山,李运富,等.“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笔谈)[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3):29-42.

[3]. 杨坤雨,赵鑫.探寻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从殷商六大祭祀形式出发[J].大众文艺,2020,(07):262-263.

[4]. 张长寿.殷商时代的青铜容器[J].考古学报,1979,(03):271-300.

[5]. 赵容俊.殷商巫术的研究概况[J].殷都学刊,2012,33(02):9-16.

 

相关图片

图片1.jpg

殷墟遗址博物馆新馆,图源:南方人物周刊

图片2.jpg

殷墟博物馆新馆中的数字化展陈,图源:新华社

图片3.jpg

殷墟遗址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清理殉葬马车,图源:南方人物周刊

图片4.jpg

“子何人哉?”特展中的甲骨展品,图源:殷墟博物馆

图片5.png

后母戊鼎,图源:北京日报

 

图片6.jpg

“大邑商之夜”时装秀,图源:国际在线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