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境内遗址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土著青铜文化,因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湟中县云谷川卡约村考察时发现而得名。此后,考古专家在青海境内发现了1700余处卡约文化遗址,东起甘肃临夏地区,西至青海湖西岸柴达木盆地的东北边缘,北起祁连山南麓,南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黄河沿岸。据碳14测定数据表明卡约文化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500-2690年。
卡约文化是人类发现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之后的一个新发现。卡约遗址中青铜器的出土,说明卡约文化时期已进入青铜时代。
一、卡约文化的发现与基本内涵
1923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青海省湟中县云谷川卡约村首次发现古文明遗存,卡约文化因此得名。“卡约”为藏语地名,意为“山口前之平底”。卡约文化是青海分布地域最广、遗存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青铜器时代本土文化。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东起甘肃省临夏地区与青海省的临界县,西至青海湖西岸到柴达术盆地的东北边缘,北起祁连山南麓,南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的黄河沿岸皆有分布。从地形与土质方面看,卡约文化遗存除集中分布在水、黄河及共支流的河谷地带外,还分布于草原的湖滨和高山丘陵地区。
从经济形态上来看,卡约文化大体以农牧并重,晚期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业。河湟谷地农业耕作较为发达,高寒山区和草原地带则畜牧业比重较大,青海湖沿岸以渔猎为主,狩猎和采集是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部分。
二、卡约文化的青铜器
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具有地域特征的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是卡约文化的主要特点。相较于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卡约文化中出土的青铜器略显简陋,显示了该地区金属冶炼技术的初步发展。卡约文化中的青铜器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丰富的动物图案。丰富的动物图案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欣赏喜好,还蕴含着人们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思想意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中萨满式文明的显著特征。这些动物图案以鹿纹、蛇纹、鸟纹等为典型。鹿是萨满的通神工具,而蛇是萨满去阴间途中常使用的动物之一,也是萨满的另一双眼睛。至于鸟,萨满教认为,鸟是一种具有特殊能力的动物之一。萨满在痴迷状态下进入天国就要凭借鸟的飞翔能力,这样才能自由来往于世间与天国之间。卡约文化青铜器的动物纹中还出现过羊、牛、犬等动物,反映着卡约文化社会经济中的农业与畜牧业遗存。
二是独特的器物形态。相较于商周同时代西北地区的大型青铜器,青海的卡约文化青铜器,却大都是小件工具和装饰品,未见大型容器和武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卡约文化的青铜器中,有一些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器物,如竿头饰、啄形器及黄河流域的刀等。竿头饰为鸟型,是装在杖顶端上的装饰品。北方系青铜器中有鹿形或刺猬形的竿头饰,但是它们在春秋以后比较盛行,相较卡约文化时期年代更晚。啄形器与黄河流域的刀也不曾在同时期的其他地区出现。
三是多元的区域交融。卡约文化之中还存在从欧亚北部传来的文化因素。青铜器中的铜矛与鹿纹图案可以体现这一点。于塞麻—特尔比诺文化当中也有与沈那遗址出土的铜矛类似的矛。学者高滨秀先生认为,沈那遗址出现的铜矛是从蒙古高原到芬兰、摩尔多瓦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的塞麻—特尔比诺文化传入的。管銎式青铜器也是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代表器物,受其影响,卡约文化中发现了数件管銎式器物。
三、卡约文化的丧葬习俗
从已发掘的卡约文化墓葬来看,卡约文化的丧葬习俗异常奇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墓葬葬式奇特复杂。既有仰身直肢葬、侧身直肢葬、屈肢葬、俯身葬,还有二次扰乱及少量的火葬;既有有单人葬,也有母子合葬、夫妇合葬等等形式,二次扰乱葬与单人葬是卡约文化最普遍的墓葬葬式。卡约文化的二次扰乱葬与迁出、迁入墓葬的扰乱形式不同,它是就地扰乱,即打开原墓坑扰乱后,在原墓坑再行埋葬。因此,卡约文化墓葬内的尸骨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此外,卡约文化还存在着将头骨砸碎以及截取手指脚趾的习俗。汤惠生先生认为,这些断身(包括砸碎头骨和断指)习俗都源于古老的萨满教,是萨满教典型的仪式,含有去故而就新的意思,是再生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是使用品类多样的随葬品,并且有性别差异。卡约文化墓葬中的随葬品包括陶器、石器、铜器、骨角器及大量的装饰品,以及羊、狗、猪、马、牛等牲畜。女性墓的陶器用于盛水的长颈双耳罐往往被以腹耳壶所代替,墓中多见纺轮、骨针、骨锥等生活用具,少见或不见石斧、铜斧、铜矛、铜钺及簇等生产用具。男性墓多见斧、矛、钺、簇、刀等器物,不见腹耳壶及纺轮。随葬的家畜中,女性是牛、男性为马,但上述情况在夫妇合葬墓中则例外。
墓葬中随葬品的丰富多样性、埋葬方式的特殊处理、以及骨骸的独特摆放方式,卡约文化的丧葬习俗展现了当地先民独特的宗教信仰,反映了卡约文化对死亡和祖先的崇拜,以及对死后世界的重视。
相关报道
昆仑风物丨铸就卡约文化的青铜华章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卡约文化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zgbk.com)
黄河视域中的河湟文化——卡约文化(十一)_青海_遗存_畜牧业 (sohu.com)
相关论文
[1]高东陆.略论卡约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1993,(01):78-85.
[2]刘杏改.卡约文化的埋葬习俗[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115-119.
[3]乔虹.卡约文化的丧葬礼仪[J].青海民族研究,2002,(01):60-63.
[4]乔虹.浅析青海地区卡约文化的动物造型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75-78.
[5]三宅俊彦.卡约文化青铜器初步研究[J].考古,2005,(05):73-88+1.
相关图片
卡约村,图源:青海日报
卡约文化分布示意图,图源:青海省博物馆
鸟形铜铃,图源:青海省博物馆
骨饰,图源:青海省博物馆
青铜时代卡约文化卷角七孔铜钺,图源:青海日报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