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间传统刺绣简称“青绣”。“青绣”历史悠久,手法独特,风格古朴,品类丰富,针法繁多,色彩艳丽,应用广泛,是青海各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约有30万人从事刺绣,是全省参与人数最多、应用最广泛、影响最长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
一、青绣文化的概述
青绣作为优秀的民俗传统手工艺之一,是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青绣主要分为五大类:河湟刺绣、土族盘绣、贵南藏绣、堆绣和皮绣。
按发展脉络分析,青绣主要是在汉朝末期的赵充国屯田时期从中原进入青海省,而赵充国的屯田河湟使得汉文化首次大量流入青海省。历代王朝对青海的赐赠对青绣的影响深远,这种赐赠为青海带来了中原王朝先进的刺绣工艺。青绣同时也是和亲的产物之一,青海也是历史上多数和亲公主的途经地以及定居地,例如文成公主、弘化公主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创造了青海贸易空前的繁荣景象,著名的唐蕃古道在青海境内由东向西再折返向南,构建起了青海与西南地区文化交流的精神桥梁,为青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这些因素的结合与发展促进了传统青绣文化中不同图案纹样以及所涵盖的不同精神文化故事。
青海是农区和牧区的交界地段,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就湟源皮绣而言,用羊毛、皮绳、绒等材料在各类皮张进行刺绣,这些作品渐渐演变成以山水、动物和人物为主并趋于传统,底蕴丰厚、制作繁杂,体现民族文化符号传承;撒拉族刺绣却有所不同,多以植物花卉为主导,以飞禽走兽为点缀,后期融入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内容。
二、青绣文化的底蕴
青海在历史上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之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世代传承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青绣在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先后浸润于中原儒释道文化、西藏佛苯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等多元文化传承交汇交融之中。拉乙亥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骨锥和骨针,磨制精细、器身细长、针端锐利,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先民已学会缝制衣服或装饰兽皮。而这些文化在青绣的传统纹样中均有展现。
青绣文化主要分布在我省河湟地区,辐射海北、海西、黄南等地,从事人员主要为汉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妇女。因此青绣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艺术特色,青绣是青海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与地方性实践智慧。
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青绣以中国“物以载道”伦理道德思想为基础,蕴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千百年来,因其独特丰富、蕴含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流传至今,体现出本地区特有的多元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它继承了“善体物性,顺应自然”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思想根基,表现出外观物质形态和内涵精神意蕴的艺术象征性特征。
三、青绣文化的当代传播
随着青海省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青绣艺术已经成为青海广大农牧区妇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收致富奔小康,以乡村振兴助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技艺之一。在传承过程中,绣娘们注重挖掘整理能为现代设计所用的元素,也加强了文创设计,致力于通过融入文化元素的方式讲好青绣故事。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台负责人苏晓莉为推动产业发展,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理念融入针法中,创新开发时尚箱包、挂件、抱枕等产品;学习借鉴湘绣、苏绣等刺绣产品的特点,融合多方文化风格,让产品更具观赏性。
青海青绣数字化平台建设后,承载着推动地方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使命,提供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以及精准营销、品牌推广等功能,不仅提升了青绣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2023年12月,“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开展。展览由源远流长、指尖技艺、创新发展三个板块组成,共计展出国家级、省级刺绣类非遗作品1500余件。展现了“青绣”保护传承发展成果,提升了“青绣”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海实践。
近年来,“青绣”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上下齐心协力,通过举办刺绣大赛,开展国内外宣传展示活动,成功推出了“青绣”品牌,不断扩大“青绣”知名度。结合实际,创新非遗传承人认定方式,增强了“青绣”的传承后劲。青绣正在用它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吸引全球的目光,让世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青海,感受它大美的魅力,也提升着青海传统手工艺商品的经济效益。
相关报道
“青绣”,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大美青海 (qinghai.gov.cn)
青绣,在传承中魅力四射--大美青海 (qinghai.gov.cn)
青绣:在传承发展中绚丽绽放 - 中国民族宗教网 (mzb.com.cn)
【央媒看青海】传承指尖技艺 绣出广阔天地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强信心 促发展】青绣产业绣出海东新名片-政务公开-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qinghai.gov.cn)
“绣在青海——青绣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即将开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ihchina.cn)
青绣:青海的文化品牌--青海省新闻办 (qhio.gov.cn)
相关论文
[1].鄂崇荣,李卫青,张筠,.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9,(04):1-5.
[2].田如博,.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青绣文化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3,(12):136-139.
[3].王文业,何志芳,米海平,张效娟,.青绣品牌可持续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24-30.
[4].才项多杰,.从“青绣”产业视阈探讨青海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2021,(09):31-36.
[5].田荣依,孔祥光,孙嘉烨,张易贝,.青绣文化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西部皮革,2023,(11):128-130.
[6].袁志翔,.青海民间传统刺绣艺术象征性浅析【J】.高原文化研究,2023,(02):111-116.
相关图片
青绣工艺制作的挂毯,图源:青绣数字化总部
青绣数字化总部经济平台展示展销中心内的盘绣作品,图源:人民网
青绣箱包,图源:人民网
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青绣数字化总部,图源:青海新闻网
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图源:青海新闻网
2019年,青海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刺绣展暨刺绣大赛在西宁市举行,图源:新华社
本期编辑:李卓兰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