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始于春秋,源于孔孟,后世经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不断扩展充实,成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其主要学说和核心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儒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总结起来,归纳为“创始——发展——确立正统——不断改进——争论——研究”六个阶段。儒家文化发端于孔孟,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的基本品格的道德要求,“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及社会人伦价值系统是“国学”之精粹。
对于今天,其意义可以从“和谐”、“人本”、“道德”、“力行”等四个方面诠释。和谐——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他既讲“天知人”,又讲“人知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孟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德——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进一步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并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道德准则。力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习”即经常练习、经常实践。儒家文化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中华民族持续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化起源
孔子创立的“儒学”,至宋代逐步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孟子的家乡因为离得很近,被称为“孔孟之乡”,乃至整个山东,在外面都因山东人的宽厚仁义好客,被冠以“孔孟之乡”的美称。曲阜和邹城,古称“邾鲁”或“邹鲁”,为孔孟桑梓之地、国家级文化名城, 古有“邾鲁两国击柝之声相闻”,两城南北相距仅20公里,是孔孟文化底蕴最为密集的区域,是中国少有的文化区位组合体。曲阜、邹城两市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9处(孔府及孔庙、孔林、鲁故城、颜庙、尼山建筑群、岗山摩崖刻经、铁山摩崖刻经、孟府及孟庙、汉鲁王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曲阜21处、邹城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曲阜5处、邹城15处)。
文化思想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圣”是从文化角度而言的。“圣人”与“亚圣”作为对孔孟的尊称,意在肯定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之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形成了“孔孟之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脉,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孟之道重在“仁义”的发展,重在性善论、养浩然之气,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也是重要的思想维度。
以《论语》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足以当得起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基础中的基础。简单来说,没有哪一部中国思想史,包括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伦理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甚至经济思想史,可以绕开儒家文化。除了《论语》和《孟子》的政治观念、哲学观念、教育观念本身,后世很多思想家的著作,也是建立在对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观点的研究讨论之上和对《论语》和《孟子》的注释阐发之上的。最典型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影响巨大,既是了解孔孟思想的名著,也是了解朱熹本人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孟文化传播
时任济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祝金焕表示,孔孟文化对弘扬传统美德,发展经济有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济宁市把儒学研究与理论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孔孟之乡的独特优势,‚组织举办儒学研讨会‚,建立了以孔子研究院为中心的儒学研究基地。从博大精深的孔孟文化中寻找时代需要的思想精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内涵。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传统美德具有时代意义‚使思想教育富有文化传统底蕴。把弘扬孔孟文化的积极因素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利用每年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围绕经济作文章‚组织经贸洽谈会‚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同时,济宁还把孔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如‚三孔集团、孔府家酒集团等提出的奋斗目标、管理方针和经营理念‚都渗透着这方面的精髓,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
为讲好中国故事济宁篇章,助力济宁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于推出“文旅济宁”(“Cultural Tourism in Jining”)国际文化传播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海外传播平台,对济宁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增强“济宁文旅”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此次刊发的第一期“Cultural Tourism in Jining 丨Sages in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孔孟之乡的圣人光辉)以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为主线,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千古传奇的儒源圣地》《择邻三迁》《孔子门徒他为首》《“吾日三省”,17岁师从孔子的儒学“宗圣”》《子思:与祖述志》为题,讲述济宁“五大圣人”的故事。
立足全球视野,创新国际表达。“文旅济宁”(“Cultural Tourism in Jining”)国际文化传播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提炼济宁文旅发展成果为载体,以不同话题为牵引,借用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旨在把济宁市县文旅资源穿珠成串、整体推介,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常态化的对外传播格局,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转播体,打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
相关论文
[1]孔利,蒋琛,朱旻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规划之结合——以孔孟文化轴概念规划为例[J].中国名城,2012,(11):52-59.
[2]王鸿鹏,赵秋丽.弘扬孔孟文化积极因素推动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0-12-15(A02).
[3]杨海文.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J].国际儒学论丛,2016,(01):157-174+252.
[4]丛胜莲.推进整体办学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济宁孔子国际学校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3):79-84.
[5]徐爽,吕卫锋,周晓舟等.让孔孟文化再出发[J].走向世界,2015,(45):86-87.
[6] 汤贵仁.大汶口文化泰山文化曲阜孔孟文化一体论[J].泰山学院学报,2009,31(04):6-10.
[7]庄爱华.孔孟“仁爱”思想浸染的新时期山东作家小说抽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相关报道
当新时代的科技创新遇到流传千年的孔孟文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本期编辑: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