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化

【山东】时间:2023-12-26      来源:本站      


       胶东,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地区。胶东文化是胶东地区自有人类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性区域文化。基于胶东地区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的地理优势,胶东文化历来具有海洋与内陆并重的特色,具有长远性、多元性、兼容性的 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立分期、品性和承传谱系。从文化的价值来 说,胶东文化对于齐鲁文化乃至 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展现出灿烂的光彩。

       胶东半岛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具有地理上、文化上的共通性。地理上同属山东半岛东部,文化上都是东莱文化故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胶东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这样几个阶段:胶东自有人类以来至与山东腹地大汶口文化时期相近的胶东半岛原始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与夏、商中原文化同时期的胶东地区莱文化;。胶东半岛的东莱文化是典型的海洋文化,与山东的齐文化、鲁文化有明显的差异。

       春秋战国融入齐文化后‚向封建社会文明过渡期间的胶东地区齐文化;秦、汉以后融入齐鲁文化和大中华文化‚体现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文明的胶东地区封建社会文化;反映胶东地区现、当代经济发展及精神风貌的反封建、反殖民地‚建设新中国的胶东地区的现、当代文化。

 

       中国道教的摇篮

       胶东面临大海‚茫茫无际‚且 “海市蜃楼 ”明灭变幻、迷茫隐现‚这一切激发了胶东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海上有仙山‚仙山有仙人‚胶东先民创造的这些充满幻想的神话故事‚竟使秦皇和汉武多次东巡‚到胶东半岛来祭天拜海‚以求一睹仙人、得长生不老之药。虽说求仙求药的闹剧‚以汉武帝屡次求而不可得而告终‚但胶东盛行探险求仙的方士之术‚却滋生出了中国的道家文化‚成了中国道教的摇篮。胶东‚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源头。胶东浓厚的仙道文化传统‚还为全真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金元时期王重阳在关中悟道‚却因终南山一带教派老化、传统保守而无法传道‚使他东来胶东。胶东自秦汉以来‚道教文化就非常发达‚但其文化氛围却是不封闭、不保守‚因而使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在胶东兴起‚并影响全国‚受到成吉思汗的关注。全真道能在胶东地区开创并兴起‚除了胶东地区的道教文化传统外‚富有幻想和开创精神的区域氛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

       胶东半岛的传统海洋民俗,既有和其他沿海地区一致的共性,也有基于区域特点形成的独特海洋民俗。基于生产劳动形成的民俗是胶东半岛传统海洋民俗文化的一大主体。一是祭海赶海。在科技不发达的传统社会,出海作业充满了危险。为了出海作业平安,胶东半岛和其他沿海地区一样出现了祭海仪式。仪式上一般有饽饽和三牲等祭品,伴随着鞭炮响声,渔民们在战战兢兢中进行祭海仪式以祈求亲人平安归来和有个好收成。为了贴补家用,渔民家庭除了出海打鱼,还利用海水退潮的机会赶海捡拾海鲜。二是造船修船。传统造船业都是制造木船,在惊涛骇浪面前抗风险能力低,事关渔民生死安危,因此制造过程严肃,仪式繁杂,充满禁忌。最终的点睛仪式是造船民俗的高潮。男人们出海捕鱼,女人们在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常见的生产性民俗有修船、补网、晒网。基于渔民日常生活形成的民俗构成了传统海洋民俗文化的另一主体。一是饮食。胶东半岛海岸线绵长,沿岸居民长期以来养成了以海洋产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传统渔民外出作业经常数日,为了方便渔民外出时吃饭,沿海渔民形成了制作耐储存食品的民俗,例如青岛崂山王哥庄大饽饽、烤鱼片、虾酱、腌咸鱼,威海的花饽饽和喜饼,烟台福山以海鲜为特色的鲁菜胶东菜系,并形成了丰收后以美食犒劳那些与海浪搏击的勇敢男性的风俗。海神崇拜是胶东半岛传统海洋民俗中最有思想内涵的民间宗教信仰。它既源于渔业生产的需要以护佑出海作业的平安,又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来抚慰渔家面对叵测海洋的恐惧。东莱文化本就盛行神仙传说,胶东半岛先民每日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容易产生对神秘未知的崇拜。胶东信仰的海神既包括半岛本土的龙王,还包括从南方沿海传入的妈祖。妈祖在胶东半岛一般被称为海神娘娘,供奉海神娘娘的庙宇被称为“天后宫”,以示与龙王庙并称。

 

       胶东半岛文化海外大传播

       胶东在齐国时期开辟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胶东半岛发达的航海业和中、日、朝的经贸往来‚造就出了中国早期伟大的航海家和中、日、韩交往的先驱者徐福。徐福作为一方士‚自幼生活在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对海上交通和与朝鲜、日本的交往情况应该说是了如指掌‚为了寻求到海外的发展‚他利用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心理‚给秦始皇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派 遣 徐 福 “发 童 男 女 数 千 人‚入 海 求 仙人 ”。“数千人 ”是一个浩浩荡荡、庞大的船队‚是一次打着官方旗号‚准备了丰厚的海上生活资料和海外生存必需品‚有组织‚有目的的海外大移民。徐福到海外什么地方‚司马迁在 《史记 》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隋唐以后大量的史籍都明确记载了徐福当年是东渡日本了。近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围绕徐福故里和徐福东渡‚从考古学、历史学、航海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徐福东渡先到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南下日本列岛‚已成为两国学者的共识。2200多年前‚徐福率大批移民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胶东半岛文化向海外的一次大传播‚是中、日、韩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创举。 胶东先民所开创的与韩、日的贸易活动和友好往来‚正在对中国‚特别是胶东半岛今天的改革开放和与日本、韩国的经贸活动和友好往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胶东红色文化

       胶东地区的烟台市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圣地, 如海阳地雷战景区、杨子荣纪念馆等,同时也是国内知名的海滨城市。有效传播胶东红色文化,有助于建设自身红色文化品牌,再借力各种文化宣传活动,则能真正将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渗入人民心中,实现红色文化的良好弘扬,而这对于推动胶东地区文化繁荣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有助于胶东地区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建设。

 

       胶东地区的现当代文化

       西方列强的钢枪火炮‚使胶东地区成为全国反封建、反殖民的前沿阵地‚从甲午风云的刘公岛硝烟‚到八年抗战的胶东抗日根据地‚使胶东民众与全国民众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几千年来沉积的优秀的胶东文化传统再次成为胶东民众反抗剥削、反抗压迫的精神力量。列强的入侵‚也使胶东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成为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国外在胶东开工厂、办洋行、设教堂和领事馆‚使西方文化冲破了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打开了胶东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渠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胶东地区再次成为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前沿哨所‚山东省政府准备打造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将使胶东地区许多领域再次引领中华‚乃至世界之先。

 

       胶东昆嵛山

       昆嵛山不只是一 座群峰绵延、风光峻美的自然之 山,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人文之山。,昆嵛山文化 就是胶东文化的一个浓缩。在胶 东半岛不同的历史时期,昆嵛山 文化都有着独特而浓重的表现。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 三面向海,一面连接胶东西部的 山河。这种既封闭又有联系的地 理结构,时而将胶东隔绝成一个 不与外界交流的封闭社会,时而 又通过海路与陆路成为东北亚一个地区性枢纽。昆嵛山恰似整个 胶东地区的一个缩影,当仁不让 地成为了胶东文化的发源地与承 载地之一,形成了胶东文化的昆 嵛山文化区。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随 着胶东人口的增加与历史的演 进,以昆嵛山文化为代表的胶东文化呈现出独立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东夷文化、齐文化、海疆文 化、卫所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 化等诸多优秀独特的文化形态, 对胶东地区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 影响。风雨苍茫,春秋代序,赋予了胶东人以优秀品格:体现在行事做人上,是勤劳质朴、开放包 容、海纳百川、以诚待人的秉性; 体现在家国情怀上,是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的血性和感党恩、听党 话、跟党走,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体现在干事创业上,是敢于战风斗浪、攻坚克难,凡事不干则已、干就干成,不争则已、争就争一流,永不怵硬、永不服输的劲头。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对胶东特别是威海、烟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胶东人文文化环境

       胶东地区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传承和创造了许多有地域特色而又值得张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胶东传统文化‚曾对中国封建社会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除胶东仙道文化、胶东开放性文化‚还有胶东地区既重农又重工、重商的农、工、商三业并举文化;务实求真、“尊贤而尚功 ”的功利性进取文化;忠贞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文化;以及胶东那 “因其俗‚简其礼 ”的淳朴民风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等等。这一时期的胶东文化‚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中华文明‚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虽然已逐渐失去了其独立性‚但胶东地域特有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生生不息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依然对胶东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胶东有的县市区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了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传统体育之乡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等等。胶东剪纸、海阳大秧歌这些广为流传的传统艺术至今风靡海内外。烟台举办的中国国际美食节‚以引领现代美食文化、倡导健康旅游生活为主题‚将传统的胶东食文化与现代人健康生活有机地融合。烟台还是国际葡萄局命名的 “国际葡萄酒城 ”‚张裕葡萄酒文化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民族工业文化的一朵奇葩。青岛的啤酒文化蜚声海内外‚每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成了展示青岛文化的盛大舞台。在胶东这片土地上‚一个土生土长的胶东汉子张瑞敏创造和引领了青岛海尔文化‚创造了中国民族工业现代版神话‚演绎了胶东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新文化大潮中的传承和发展。胶东的荣成渔民文化节‚同样是胶东渔民古老的民俗与新时代渔民生活相结合的现代版的演示。胶东半岛丰富多姿的文化资源还编织了胶东地区的旅游文化链‚青岛崂山、烟台蓬莱、威海刘公岛这些著名的文化景点‚使胶东古老的文明展示了生生不息的胶东文化那独到的魅力。胶东地区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亮点‚正是胶东人民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

 

        相关论文

       [1]刘凤鸣.胶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1-16.

       [2]赵悦.全媒体视域下胶东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23,(22):143-145.

       [3]周其森,隋书卿.红色胶东现象与沂蒙精神内在关系研究[J].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3,(01):61-71.

       [4]赵哲.胶东善疃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及保护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23.DOI:10.26981/d.cnki.gjhsc.2023.000317

       [5]赵哲.胶东善疃历史文化名村空间形态及保护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23.DOI:10.26981/d.cnki.gjhsc.2023.000317

       [6]王秀丽,梁立立.胶东剪纸的历史性传承与现代化融合创新[J].服装设计师,2023,(11):120-125.DOI:10.20100/j.cnki.cn11-4548/ts.2023.11.026

       [7]姜明星.“海上诸山之祖”昆嵛山:胶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J].春秋,2023,(01):4-8.

       [8]郭亚奇.媒介融合视阈下胶东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3):62-65.

       [9]郭沛超.胶东半岛传统海洋民俗文化的变迁与传承[J].世界海运,2020,43(07):53-56.DOI:10.16176/j.cnki.21-1284.2020.07.014

 

       相关报道

       胶东:一个没落小地方,养育的是中华大地最纯正的文化

       从语言、文化和习俗来看,胶东人为何和其他山东人不同?

       龙口文学|胶东半岛的莱文化

       胶东海洋文化意义(胶东半岛海洋民俗文化)

       胶东红色文化

       胶东红色文化独具的基因特性


       相关图片

1703583632834.png

青岛天后宫,即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1703583650402.png

烟台渔灯节盛况

1703583671355.png

1703583690302.png

烟台剪纸

1703583708106.png

海阳大秧歌

1703583726822.png

莱州玉雕


1703583747825.png

莱州草艺编制



本期编辑:张晶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