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文化

【上海】时间:2023-08-26      来源:本站      


漕运文化的由来

上海漕运文化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漕运活动的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漕运文化主要指通过水道将征收的粮食等物资运输到指定的地方,以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它不仅包括船舶制造、水利工程、航行导航等方面的技术,还涉及到社会组织、经济制度、民俗风情等方面。上海漕运文化是中国古代水运技术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地区,漕运文化尤为发达,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海地区的造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航运的繁荣,带动了上海的造船业,在黄浦江沿岸处,建有多家造船厂。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造船文化。在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筹建古船博物馆,并将其列入十四五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明清两朝,南粮北调,六百多年间的漕运,都是通过大运河直达皇城。上海松江仓城一带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官粮储运和粮食交易的中心,也是松江府的漕运中心,被誉为“天下粮仓”。随着漕运的发展,松江在明代后期曾发展成为全国33个经济中心之一。因漕运聚集在一起的跺工、水手、纤夫,构成了在大运河上讨生活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抱团谋生,各地夹杂着“临时工”的运军和漕船,按所属地区营卫划分为不同的“帮”,如德州帮、兴武三帮、凤中二帮、赣州帮等,数以百计,盘根错节,衍生出了大运河上特有的漕运文化。

漕运文化的内涵

漕运文化以团结互助、忠诚义气为核心价值观,注重规矩和礼仪。因漕运二形成的帮派,组织结构严密,有严格的家法和帮规,通过师徒传承和帮会活动,维系着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漕帮成员之间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纽带。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漕帮逐渐发展为青帮,并逐渐涉足政治、经济等领域。在近代上海的历史进程中,漕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上海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

漕运文化的当代发展

如今,上海漕运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记忆,吸引着人们去了解和探寻。通过对漕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漕运文化不仅体现了仓城历史文化和经济的繁盛,也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发展。2023年初,上海松江区政府建设的仓城口袋公园对外开放,向公众深度展现该区域的漕运文化。


相关报道

大运河上的漕帮文化:“临时工”的狂欢与末路 (baidu.com)

古代真实帮派﹔盐帮、洪门、漕帮,他们见证了大清的兴衰 (baidu.com)

从“漕帮”到“青帮”——为你讲述上海滩青帮的崛起和没落 (baidu.com)

论上海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及其效益 - 道客巴巴 (doc88.com)

上海松江仓城口袋公园展现漕运文化_中国建设新闻网 (chinajsb.cn)

漕运文化的历史及发展 (wang1314.com)


相关论文

上海造船文化保护及发展研究(全文) (wenmi.com)

“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入坞落座 将在杨浦上海船厂旧址筹建古船博物馆 (shanghai.gov.cn)

那些关于“船”的记忆,上海人始终没忘 | 非遗新体验 (qq.com)

寻访上海航运地标,一起来看航运文化那些事儿 (qq.com)

从“中国第一厂”到高端装备领航者:上海造船事业的辉煌历程 (people.com.cn)


相关图片


本期编辑:申金鑫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新华网等网络资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