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文化的内涵
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全长1.5千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历时性、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面。外滩见证了上海近代以来的历史沧桑,从西方列强租借地、金融贸易中心,到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形成,再到现在的城市文化地标,外滩承载着上海丰富的历史记忆。同时,外滩的建筑风格多元,既有欧洲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风格,又有中式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这种多元性让外滩的建筑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外滩作为上海的窗口,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上海人民的精神风貌上。外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和文化创新。这种创新性让外滩始终保持着活力和魅力。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外滩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外滩文化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
外滩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上海外滩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源阶段(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
外滩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上海被迫开埠通商,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个商业据点。不久之后,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了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这一时期,外滩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
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外滩的建筑风格开始呈现多元化,有折衷主义的,也有文艺复兴式的,还有早期现代式的,故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同时,外滩也成为了中国的金融以及贸易中心。此外,随着电灯、电话等新技术的引入,外滩的夜景也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繁荣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进入20世纪后,外滩的发展进入了繁荣阶段。这一时期,外滩的金融地位更加稳固,许多重要的金融机构都设在这里。同时,外滩也成为了上海市民和游客的休闲、观光和文化场所。在这一阶段,外滩的建筑风格也开始融合中西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海派建筑风格。
复兴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外滩经历了多次改造和保护工程,逐渐成为了上海市的文化地标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滩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展示。如今的外滩已经成为了集历史、文化、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总的来说,上海外滩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从最初的西方列强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到后来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和海派建筑风格的形成,再到现在的城市文化地标和旅游胜地,外滩见证了上海近代以来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
外滩文化的当代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外滩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整治工程,以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得以永久保存。同时,也加强了对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外滩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滩文化也开始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来到外滩,与当地的文化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外滩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此外,外滩也成为了各种国际文化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外滩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创意产业从业者。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业者选择在外滩工作和生活,为外滩注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同时,外滩也成为了上海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更新和空间改造的投入,外滩地区也不例外。通过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打造具有现代感和实用性的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提升外滩地区的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
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社会组织开始参与到外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文化项目,推动外滩文化的社会参与和公共参与,增强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外滩文化的当代发展在保护和传承、文化交流和互动、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更新和空间改造以及社会参与和公共参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提升了外滩地区的文化品质和城市形象,也为上海市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关报道
4、新外滩登场
相关论文
1、踏访外滩的奥秘
4、基于街景图像的历史风貌区建筑色彩研究——以上海市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相关图片
上海北外滩效果图
游客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天台观景体验
黄埔老城开启“外滩花街”
本期编辑:申金鑫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人民网、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等网络资源